央廣網北京2月25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門相關負責人昨天(24日)齊聚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30省份上口罩生產線,近20天生產5.7億只

  口罩等物資是醫務人員防控疫情的武器,是保護群眾健康的盾牌。工信部透露,目前,除西藏外有30個省區市都陸續新上了口罩生產線。截至22日,我國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5400多萬只,比2月1日增長2.8倍,近20天以來累計生產口罩5.7億只。

  醫用防護服的產量也在持續上升。在1月份,醫用防護服日產量不到1萬套,近期的產能已經達到20多萬套,有力保障了一線的需要。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防護物資的保障工作。“當前疫情形勢比較嚴峻,防控還在最吃緊的關鍵階段,應該說醫療物資保障工作任務還比較艱巨,醫療物資企業的復工復產還需要持續穩定高質量的保障,后續工信部將會同各部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工作,繼續有序推動重點物資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繼續優先保障湖北武漢一線的急需。”田玉龍說。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

  國家發改委透露,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指導地方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抓好重要物資保障。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廣東已超過70%。

  從重點行業看,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運都正常運營。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企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

  一些行業逆勢增長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等部門負責人昨天(24日)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說:“很多消費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結束后自然會釋放。這次疫情期間,一些行業逆勢增長,網絡購物、線上課堂、遠程辦公、在線娛樂和智能制造等加快成長。這些都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國家發改委、央行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落實好前一階段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

  疫情出現以來,各地各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有效的對沖政策,比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職工醫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對部分行業和個人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等。

  叢亮表示,下一步要落實好讓“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的要求,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協調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先行保障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物流等關鍵行業及上下游產業同步復工,確保產業鏈正常運轉。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企業,特別是重點地區企業的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問題,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真正讓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動起來’,讓經濟‘轉起來’。”叢亮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透露,在抓好落實前期出臺的財政貼息、緩繳稅款等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

  歐文漢說:“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一些行業復工復產,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傾斜,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盡快形成有效投資。”

  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發行力度

  作為貨幣政策的主管部門,央行已經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超預期向市場投放充足流動性,同時設立了3000億元低成本的專項再貸款,支援企業復工復產。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政策空間和政策工具是充足的,有信心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也有充分的資源和能力來應對疫情對中小企業和國民經濟的影響。

  陳雨露介紹,下一步,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讓商業銀行有充足的優惠資金來源;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對制造業當中的中小微企業、外貿當中的中小微企業,還有春耕備耕和生豬生產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于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一段時期內出現貸款逾期的,允許可以不做逾期貸款報送,并且在貸款風險分類方面也給予優惠支持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