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昨天(15日)公布今年9月份和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由于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旺盛,再加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里最重要的三項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M2)余額和人民幣貸款余額的增速都高于8月末。

  其中,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為21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8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為18.7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28萬億元。

  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5.2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8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

  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9.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增速比8月末高0.1個百分點。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認為,三季度金融數據整體向好是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旺盛和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增長的韌性比較強,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仍然比較強。近期,央行對全國300多個地市進行了信貸需求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實體經濟當中的微觀主體仍然有較強的信貸需求,60%的銀行認為四季度信貸的需求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第二是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得到加強,資金的供需關系更加合理!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三季度金融數據明顯回升,除了與季末銀行集中投放有關外,還說明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加顯著。

  人民幣貸款更多流向實體經濟

  梳理前三季度的數據還發現,作為社會融資規模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人民幣貸款在總量上升的同時,結構也更加優化,并且主要流向了實體經濟領域。例如,9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3%,比上年同期高5.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1.2%,比上年同期高21.2個百分點。

  相對于實體經濟領域貸款增速的回升,房地產貸款增速則繼續回落。9月末人民幣的房地產貸款余額為4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已經是連續14個月回落;前三季度個人購房貸款新增3.3萬億,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24.1%。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認為,24.1%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占比:“過去房地產熱的時候,個人購房貸款增長會非?。占比高的時候,有些地區的一線城市、有些銀行甚至超過50%,貸款的增量當中超過一半都是流向了房地產購房領域。那么現在從全國來看,占比降到24.1%是相對比較合理的一個水平。根據多年的觀察,25%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另外,民營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數據也較為亮眼。新增的民營企業貸款,占全部國有及民營企業貸款的增量占比是40.1%,比上年同期要高4.5個百分點。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是11.3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上年末高8.1個百分點。

  央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將逐漸淡出

  新的LPR形成機制實施后,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可以說是已經被取代。央行會否取消貸款基準利率呢?在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央行正在積極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運用,這個占比在逐步提高,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已經超出了預期。新發放的貸款目前主要參考LPR定價,同時央行也在研究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的轉換問題,隨著新增貸款運用LPR占比的不斷提高,以及將來存量貸款轉換工作的推進,未來貸款基準利率的逐漸淡出應當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