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一份由第三方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18年,滬深兩市共有85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其中,自愿披露的公司數量首次超過應規披露的公司數量。業內觀點指出,盡管披露情況逐年向好,但披露的平衡性還有待努力。另外,CSR報告評級升級為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評級是新趨勢。
自愿披露數量去年首超應規披露數量
來自潤靈環球責任評級(RKS)的數據顯示,851家披露了年度CSR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自愿披露的有444家,同比增加17.5%,占比約52%;應規披露報告的有407家,同比減少2.4%,占比約48%。有12家公司屬于應規樣本股,卻沒有披露年度CSR報告。其中,7家公司屬于深指100樣本股,5家公司屬于上證公司治理板塊樣本股。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是滬深A股上市公司CSR報告應規披露的第十年。十年間,自愿披露的公司增加了312家,增長超過200%。2018年,自愿披露的公司數量首次超過應規披露的公司數量。
潤靈責任評級總經理王學柱說,這說明自愿披露、主動披露CSR信息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流趨勢。不過,信息披露的平衡性仍然有待努力。“所謂平衡性的改進,就是正面信息你要公布,負面信息你也要公布。要讓利益相關方比如投資者知道,我知道自己的短處,我會去改進,我有管控風險的能力和長期的、可持續的經營能力。”他說。
非財務信息披露升級 ESG報告制度興起
隨著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市場普遍認為,滬深兩市將在今年建立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制度。證監會去年下旬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確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也釋放了一定的政策信號。
業內人士介紹,ESG是近年在海外市場興起并逐步成熟的一類企業評價標準。ESG報告是在對一家公司基本面的考量之上,還增加對環境(比如碳排放、能源利用率)、社會責任(比如產品質量、金融產品風險)、公司治理(比如股東否決權、會計核算)這三大類指標的評估。與CSR報告相比,ESG報告主要面向投資者和監管機構,而CSR報告的目標讀者更為廣泛,包括公司員工、供應商、社會團體、顧客等。
ESG報告制度引導資本市場關注可持續發展
對于上市公司自身而言,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大中華區主管袁圓認為,ESG報告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和計算經濟回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她說:“我們不希望企業去進行單向的、單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比如捐贈等方式,而是希望他們找到和自己商業活動最緊密關聯的點,去發揮他們的業務優勢,更加服務于企業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投資者而言,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講座教授施懿辰說,隨著ESG行業指數等相關產品不斷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將帶動投資者關注可持續發展、回歸價值投資。ESG可以促進資管行業和資本市場的ESG投資理念,回歸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而不是抄短,從而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