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專題《權威專家讀報告》,著名經濟學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今日解讀: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只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才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守住底線?下一步要著力做好哪些工作?
李稻葵認為,我們一定要保持經濟的穩定性,尤其是金融方面絕對不能讓它給我們帶來對實體經濟任何沖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出來危機,絕對不能讓它在中國發生。
強大的、時效性強的金融監管和調整制度
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時效性非常強的金融監管和調整制度,要有一套體系,堅決消滅任何金融危機的可能。國際經驗告訴我們,金融危機是最有可能對不斷成長的經濟體帶來最大傷害的沖擊,所以必須要完善。
國內方面 避免恐慌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首先從國內開始,在允許一部分不良的資產重組過程中,要避免恐慌,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性的情緒蔓延。比如某一個地區,如果有若干的企業資產要重組,那么這個時候,可能需要馬上跟進,注入一定的流動性,這個地區銀行要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不能讓這個地區其他的良性資產被波及。
國際角度 嚴格管理國際市場
第二,從國際角度來看,由于中國貨幣存量非常高,按照目前的匯率折算成美元,是23萬億美元,處于世界最高的水位。所以,要嚴格管理國際市場,國際投資界、也包括國內投資界,對我們中國經濟形勢和金融形勢的預期,包括匯率的預期。堅決不能夠讓市場上形成人民幣會大幅度貶值這樣一個不合理的預期,一旦這個預期形成,就會帶來資金的外流,對中國經濟本身會帶來一個比較大的沖擊。
所以,管好資金的流動,境內境外的資金流動;管好境內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預期,也是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