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北京市昨天晚間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開始對商住房限購。公告明確,已銷售的商辦類項目再次上市出售時,可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也可出售給個人,但個人購買應當符合名下在京無住房和商辦類房產記錄,且在京已連續五年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暫停對個人購買商辦類項目的個人購房貸款。
限購政策一出,北京市建委也開始突擊檢查。北京最大的二手房中介鏈家昨晚也開始陸續下架商辦物業產品。晚間11點,記者以客戶名義進行咨詢,被一名鏈家中介告知,旗下針對個人客戶的商辦項目已經全都下架,只能以公司名義購買。
中介人員:“現在基本上全部都讓下架,規則已經出來嘛,我們肯定要下架啊。今天晚上還開會,就說之前以個人買的還按個人走,以后確實只能以公司的名義買。”
量價齊跌 市場或將進入“休眠”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說,原則上來說,這次的商住房限購,相當于把所有的商辦類物業的投資需求全面剔除出市場:在后市成交量上,或將帶來50%及以上的跌幅,甚至可能使這個市場進入休眠狀態;而在成交價格上也可能會有較大跌幅。
張大偉認為:“第一個影響是,商辦類物業其中包括商住用物業,現在就是把大家所說的商住性公寓從投資屬性中剔除出來了,這其實是符合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樣一個定義。
第二個影響是,如果未來這個政策不放松,對之前持有商辦類物業的投資者來說,基本可以說已經不是投資收益會損失多少的問題,而是有可能這類物業就會一直持有的這樣一種情況,不太可能再變現了。
第三個影響是,對于目前大部分開發商來說,有可能要重新判斷這一系列樓市政策調控的方向和目的,不是以前的‘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了,而是有可能整個房地產市場要理清或者剔除掉投資性需求的問題。它的方向應該是延續了3·17以來七八個政策所有的邏輯。后續來看,一二線城市都有可能會學習這個政策;對于全國來說,有可能從商辦類物業限購開始,整個樓市的調控的方向就會出現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成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么一個標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