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最近,一份題為《閔行區“類住宅”分類處置總體工作方案》的文件圖片在房地產圈熱傳。文件要求已鎖定的區內15個“類住宅”項目整改恢復商辦用途,在3月底之前,拆除隔墻、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線。
據介紹,《閔行區“類住宅”分類處置總體工作方案》顯示,此次主要整改項目,是將小單元合并成大單元,如果無法合并,那么需要將若干小單元合并銷售,此外,衛生間也不能單獨在房間內設置,需要設置在公共部位。所有的整改工作將在4月底前完成,整改完成后,閔行區規土局將進行驗收,之后才能入住或者銷售。已經集體入住的項目將不在整改的范圍內。
目前,上海的商住物業整頓由閔行區和嘉定區先行試點,上海其他城區還沒有具體的整改細則出臺,開發商也都在觀望。
“商住房”失去居住屬性 市場供應結構受影響
據一位在建的商辦項目負責人透露,他們需要在3月底之前,拆除隔墻、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線;同時,層高4.5米的單元將不再允許建設插層,從而杜絕“LOFT”的出現,這意味著整改后此項目基本失去了居住功能。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上海閔行和嘉定等區的試點實際是對以往政策的響應。
嚴躍進說:“后續此類物業可能不再被定義為商住兩用房這樣一個概念,而是重新被劃為商辦類物業,這樣之后實際上與住宅的居住屬性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了。所以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改變住房這一類的供應端問題,這對整個市場的供應結構改變會有影響。同時對房企現有的酒店式公寓銷售也會產生相應影響。”
“限購限貸”之下的“擦邊球”未來還有戲么?
事實上,商辦物業變成具有居住功能的物業銷售在上海持續多年,已經是住宅市場的有力補充,多年來受到限購人群和投資者的追捧。商住兩用房被視為“限購限貸”政策之下的“擦邊球”產品。2016年全年,上海土地市場賣出的87宗土地中,商辦地為49宗。而此次整改打破了政府、開發商和購房者多年來形成的默契。那么,未來商住房是否還有打民用擦邊球的可能?
嚴躍進認為:“對于已經購買這類商住房的,后面的政策會積極引導這類物業朝著住宅屬性去轉變。當然這種轉變背后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要征收相應的土地出讓金費用,主要是向開發商收取,而不是像購房者收取。對于已經形成大型社區的商住房來說,后期會考慮對這類住房進行調整,使它成為普通商品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