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項任務,而其中重要的一環是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經驗。3月31日15:00-16:00,經濟之聲推出特別節目《自貿區提檔升級 引領開放新征程》,梳理自貿區試點改革3年多的成就,展望自貿區進一步提檔升級。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這必將會繼續成為最負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今年《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高標準、高水平的建設十一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的經驗。昨天下午3點,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以及上海、遼寧、浙江、河南等八省市的負責人介紹我國幾大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情況。
七省市自貿區掛牌 “1+3+7”格局形成
我國自貿試驗區最早是2013年9月份,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之后在2015年擴展到“1+3”的格局,也就是“上海+天津、廣東、福建”。最近一次擴容后變成“1+3+7”的格局,即“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七個省市自貿區掛牌。這樣一來,我國就形成了11個省市的自貿試驗區的新平臺,這樣一個大的格局不是像過去那樣只集中在沿海地區,而是更加深入中、西部地區,可以說是對試驗改革的區域、廣度以及內容深度上進行全方位的升級。
隨著《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審議通過,在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大自貿區經驗的總結和推廣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國11個省市的自貿試驗區將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如何更好的發揮地區特色引人注目。
“1+3+7”,一個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貿區戰略新格局形成,可以說中國的自貿區改革已經從“齊頭并進”進入“雁行陣”模式。對于我國自貿區試點改革3年多來所取得的成績和對于推動我國對內、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說:“中國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從2013年開始的,到現在為止這四年當中我們經歷了兩次擴圍,第一次是擴展到4家,第二次擴展到11家。應該說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無論是簡政放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還是我們金融監管的創新,每一步走得都是非常不容易。在這個過程當中,暴露出一些舊的體制機制當中的矛盾、困難和障礙,現在還沒有完全化解和破除。但是,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平臺、新載體,必須要簡政放權、轉變政府的管理模式,這是中國自貿區承載的一項非常獨特的歷史性任務。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探索比如準入前的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這對中國來講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都要靠自貿區自己去探索。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自貿試驗區都會成為新的高附加值的制造業和服務業集聚的平臺,無論是外資、民企,還是國資。這樣的話,這些平臺就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會打造中國在新一輪開放進程當中的國際競爭優勢。”
“領頭雁”——上海自貿區積累一批可復制推廣經驗
上海自貿區作為我國自貿區建設的領頭雁,建設3年多以來,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激發了市場的創新活力,積累了一批可以復制推廣到全國的寶貴經驗。
華中科技大學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對此評價:“上海自貿區建成到現在已有將近4年的時間,總體上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它的改革可以以下幾點來總結:政府職能轉變方面從原來的審批制轉為事中、事后的報備制;外資準入方面有了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服務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開放的嘗試,比如在電商方面,亞馬遜的總部在兩年前就進駐了上海自貿區,并在全國開展了跨境電商的業務;海關監管方面有了進一步便利化的措施;商品的進口方面,其通關的時間已經打破了當前新加坡所創造的通關最快記錄。更為重要的一點,上海自貿區現在已成為國家金融改革創新的焦點地區,它承載著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務,它取得了金融利率市場化、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金融衍生創新等多方的積累成就。
最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貿區有一個叫FTA的賬戶,這是人民幣走向可兌換的重要改革體現,現在這個賬戶匯集到企業,使企業在進行全球融資時,其融資成本明顯的低于區外。據測算至少低了200個基點,這對于企業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使用效率起到了大的促進作用。
最后,在自貿區法律規范的方面,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環保、食品衛生以及安全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已在跟國際接軌,自貿區的改革是對標著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上海自貿區現在要對標國際最高水平。”
說到上海自貿區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張建平認為:“上海自貿區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中國是在逐漸改革開放的進程當中,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而上海自貿區也是在動態的變化過程當中,有幾件事情需要不斷的去先行先試。
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海自貿區相關法律法規的體系建設,這些法律法規有很多應該由中央層面去制定和頒布,但是上海作為第一家而且是要先行先試的地區,在這個過程當中也需要和中央配合起來,共同完善自貿區的法律法規體系。
第二件事情就是中國在自貿區當中的政府監管模式,包括政府管理模式和事中事后的監管模式,這也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探索的過程。目前我們所建立的這些做法可能在當前階段是適用的,但是等改革開放推進到一個新的進程之后,我們需要有更完善的管理模式。
第三個就是負面清單。大家都知道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已經經過兩次縮減,但是在目前來講,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及對外談判過程當中,這個負面清單將來還有進一步縮減的空間,但是到底怎么去縮?如何按什么樣的節奏去推進?這也需要有一個過程,是需要上海去探索的。
第四個就是上海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監管方面更具復雜性,它跟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緊密的銜接在一起。所以,探索如何去確立監管模式,上海也是責無旁貸的。”
3年多以來,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推出數百項改革舉措,使得中外企業近悅遠來。隨著“金改40條”的逐步落實,更多國際金融機構正摩拳擦掌,籌備落戶陸家嘴。瑞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聶瀚文說:“我們對過去三年這里的發展印象深刻,金融改革振奮人心,我們將繼續在上海自貿區擴展事業,我們已經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一家銀行,計劃在這里設立更多的其他分支機構。”
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后,多家落戶自貿區的外企把這里從中國總部升級為亞太中心,統一負責亞太區的訂單銷售、結算和物流運作。施坦威鋼琴亞太區總裁胡斯曼說:“我們可以把鋼琴從亞太中心這里的倉庫直接空運到亞洲其他國家,而以前倉儲、維修等這些業務都只能在德國漢堡完成,但是歐洲離這里很遠,現在我們更靈活了,這對于我們亞洲的客戶來說也是一個利好。”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檢測報告預計,2016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了13%,減到了1.52萬億美元。流入發達經濟體的FDI流量下降了9%,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FDI下降了20%,但中國依然是位列全球第三。僅在四個自貿區,2016年全年實際吸收外資87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81.3%。以十萬分之五的國土面積吸引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外資。
新設自貿區各有側重 差異化發展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介紹,參照上海等現有自貿試驗區遼寧、浙江等省市,再設立7個新的自貿試驗區。主要是依托發展基礎較好的國家級新區、園區設立,每個都包含3個片區,面積是在120平方公里內。
這些方案借鑒了上海等現有自貿試驗區成功改革的試點經驗,是以制度創新為基礎,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聚焦了幾大重點命題。包括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改革服務,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以及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等。同時,在投資、貿易、金融制度創新、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進行改革探索,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基礎上,打造開放的高地。
另外,7省市還結合自身特點,提出在自貿試驗區探索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構建多式聯運國際物流體系,創建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機制等。與上海等現有自貿試驗區形成對比試驗、互補試驗,可以在更廣領域,更大范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
針對關于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的方案,王受文強調,上海自貿區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為代表,在投資、貿易、金融、創業、創新等領域進行了不少大膽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總體上實現了初衷,為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朝“一帶一路”方向拓展 全方位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那么,第三批自貿區改革的試驗會有哪些看點以及亮點?張建平說:“大家看到,第二批自貿試驗區都分布在中國的沿海地區,第三批首先是在空間上,從東部的沿海發達地區拓展到了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這樣自貿試驗區的空間格局就開始朝著‘一帶一路’倡議所引領的方向去拓展。另外,它也會對接中國現在的幾大發展戰略、開發戰略,比如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還有就是我們最新推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另外,遼寧也可以代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
第二點,第一批自貿試驗區試點的這些省份和城市,所劃歸的片區其實重點是圍繞一些海港城市,也有個別是屬于省會城市或者空港城市。這次第三批不僅僅局限在海港和省會城市,也拓展到了內陸的一些陸港、河港以及一些重要的空港城市。所以,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實際上是要使這四種不同類型的港口的作業、物流、貿易、投資形成一個非常多樣化、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最后,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掛牌實際上代表了下一步我們要全方位的來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僅僅是沿海地區,也包括我們的沿江地區,未來可能還會有沿邊地區,都會有自貿試驗區的設立。這樣的話,不同的省份所擁有的自貿試驗區面對的地區也會有側重,比如西北地區可能朝著俄羅斯和中亞、西亞,西南地區可能就是南亞和東南亞,東北地區可能就是蒙古和俄羅斯,以及朝日韓。這對我們全方位的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非常關鍵。”
美國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公司是國際上一家知名的從事飛機發動機維修業務的企業,2016年在天津自貿區設立之初,古德里奇便選擇落戶機場片區。公司總經理劉杰說,自貿區推出了多項制度創新,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比如自貿區推出的快速清關及“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制度,讓航空維修周轉件的清關時間由原來的三個工作日減少到僅僅不到半個小時,公司成本大大降低:“大家知道航空公司一旦飛機出現故障,它飛機停場一天,大概就給他們造成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經濟損失,自貿區大膽進行了一些制度創新,使我們報關的工作量至少減少了30%以上,這種清關時間的大幅降低,就使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幅提高,去年一年的話我們的利潤是翻番。”
深入中西部、東北地區 服務國家戰略
與上海、廣東、福建、天津不同,第三批7個自貿區的區域特征更加多元,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置也各有不同。它們將承擔更多元的試驗任務,形成各有側重的試點布局,進而構建我國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另外自貿區深耕國家戰略的任務依然不變。遼寧、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陜西、重慶將分別對接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遼寧自貿區分為沈陽、大連、營口三個片區,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對于老工業基地遼寧來說,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征、具有遼寧特色的自貿試驗區發展新路,成為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遼寧自貿試驗區:將成東北舊體制機制突破口
對于老工業基地遼寧來說,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征、具有遼寧特色的自貿試驗區發展新路,成為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遼寧自貿試驗區規劃總面積為120平方公里,其中沈陽、營口兩市各30平方公里,大連60平方公里。日前,遼寧就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打造遼寧對外開放新平臺。沈陽、大連、營口3個片區,要按照區域布局和功能劃分,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要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扎實推進市場取向的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建成高端產業集聚、投資貿易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范的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努力實現自貿試驗區與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沈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大連金普新區等創新載體互動發展。同時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堅持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全面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對于遼寧自貿試驗區,張建平表示:“現在東北經濟陷入到困境當中,它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東北在推進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改變方面進展是比較慢的,也就是說市場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第二,東北經濟中國有企業占主角,但民營企業發展相對不足,外資在東北的經濟當中影響力也比較弱。
這次遼寧能夠有一個自貿試驗區,這實際上是給東北過去的體制機制,還有老的經濟體系打開突破口,使之有一個新的改革、開放、試驗平臺。那么,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集聚新的外資、內資、民企、國企,然后讓其充分競爭。通過開放和競爭,讓市場機制真正的把東北的經濟拉起來。”
河南自貿區:發展樞紐經濟 振興中原
河南自貿區涵蓋鄭州、開封、洛陽三個片區,將著力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服務于“一帶一路”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體系。河南省副省長舒慶在3月29號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論壇上就表示,河南自貿區要加大力度開辟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運航線和中歐班列(鄭州),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不同運輸方式、不同企業間信息開放共享和互聯互通。
河南自貿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對周邊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有哪些?河南省社科院院長張占倉分析認為:“因為河南自貿區處在中國的中原地區,中原歷來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擔任的責任就是樞紐地位。這一次國家批準河南的自貿區,其重要的定位就是建設綜合性的國際樞紐,發展樞紐經濟。現在圍繞樞紐經濟,圍繞三個片區,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和金融創新方面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現在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圍繞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河南省的進出口總額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2.9%,成為國內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高地。隨著這次自貿區政策的落地,如果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方面我們有更大的作為,有更大的空間,那么會有一批新的對樞紐經濟依靠性比較強的國際企業和國內大型企業落地,這對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對中原地區的振興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河南自貿區和其他的自貿區建設有什么樣的不同?張建平指出:“河南的區位在這幾個自貿區當中是非常獨特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是處在中國中部最中心的位置,而且是‘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是中亞、西亞的經濟走廊直接貫通并且和京廣線要交匯的這樣一個非常關鍵的樞紐位置。所以它在物流和商貿方面的獨特優勢就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本身經濟有強大的內在需求,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也是比較強的。當然,河南省畢竟是中部地區,過去它經濟的國際化程度跟沿海發達地區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現在有了新一輪的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發展,我們也有了‘一帶一路’新的平臺,所以河南正好可以抓住這樣一個機會。河南在物流、商貿、先進制造,以及文化旅游、民心相通這方面都有很多的優勢,我們希望自貿試驗區的平臺有利于它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加速河南經濟的崛起。”
重慶自貿區:將成西部增長的重要動力和引擎
重慶自貿區初步分為兩江新區片區、西永片區和果園港片區,將落實中央關于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連接點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可以說,重慶自貿區對于重慶的對外發展將創造巨大的機遇。據統計,2016年,重慶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4140.39億元;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20.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4%。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27.54億美元。重慶去年的進出口指標在中西部是排在第一位,在全國排第九位。
重慶是一個內陸城市,區域位置上很像德國。所以,不少專家就談到,我們可以學習德國。它地處埃爾卑斯山,沒有出海口,沒有海洋國家的優勢。可哪一個敢說德國不開放呢?所以,開放不僅僅有強大的物流、商品的貿易。更重要的是開放的思想、開放的制度、開放的文化。重慶多年的建設為開放的硬件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通過此次自貿試驗區的成立,將會給這座山城帶來更多的開放文化、開放制度和開放思想。
對于重慶自貿區的建設,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重慶是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也是現在中國西部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它正好處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所以重慶也把自己定義為‘Y’字形大通道的節點。重慶目前已經在比如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金融等很多產業方面擁有優勢,再疊加上自貿試驗區的平臺。下一步重慶的經濟相當于如虎添翼,它會成為西部增長的重要動力和引擎。”
與重慶一樣,陜西也是地處西部,但是它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又處于和重慶不同的重要位置。陜西自貿區將設立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和楊凌片區。中心片區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重點發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旅游會展、電子商務等產業。楊凌示范區片區以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為重點。
陜西自貿區: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新模式
談及陜西自貿區建設將來的意義,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陜西自貿區是在我們內陸五個省,河南、陜西、湖北、重慶和四川,俗稱內陸。這次第三批自貿區園區有兩個在沿海,補充沿海、完善沿海自貿區的重點在內陸改革開放,而這五個內陸開放省給陜西的定位更特別,讓它要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就是把‘一帶一路’這個戰略很突出的定位在陜西自貿試驗區了。因為它處在亞歐大陸橋上,而西安處在祖國版圖中心,這是一個區位優勢,它一頭連著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連著路上絲綢之路;一頭連著連云港,連著海上絲綢之路。所以,國家就讓陜西來探索內陸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的新模式。這個任務很艱巨,也很光榮,但它恰恰發揮了陜西的區位優勢,加強亞歐合作,溝通‘一帶一路’,既可以走陸上絲綢之路,同時,西安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
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遼寧、上海、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8省市負責人也分別介紹了自貿區建設的情況。在整體方案設計理念方面,考慮到差異化,各省市各有特色。比如遼寧的重點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遼寧省副省長王大偉在發布會上強調,要加強自貿區對于整個東北地區的輻射作用。而浙江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就是要通過建設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油品的儲運基地來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表示,自貿試驗區的方案主要就是聚焦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探索建設浙江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等。
那么,未來在自貿區的建設實踐過程中,有哪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張建平表示:“自貿區的建設在中國仍然是處于起步的階段,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定型,應該說自貿區的制度建設,還有我們貿易和投資的促進以及經濟的發展,都是任重道遠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必然需要這些設有自貿區的省份和城市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真正的承擔起培育新的競爭力的一個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