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為“假貨”鳴不平?“新商業模式”怎成侵權的“遮羞布”
2016-06-16 12:30:00 來源:央廣網
經濟之聲評論員 馬尚田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常常語出驚人,這次,關于假貨,又語驚四座,讓眾人錯愕不已。
很多媒體的報道,使用了類似的標題:“馬云霸氣回應國際反假聯盟:有時假貨就比真品強”。
馬云真是這么說的嗎?老實說,我非常吃驚。仔細核對一下,大差不差。這番話,出自6月14日阿里巴巴投資者大會,馬云的英文演講。
他說,“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代工生產),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們沒有渠道,但忽然他們發現可以通過互聯網賣產品。生產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他們的產品不見得比正品差,同時有更好的價格,他們面對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他們面對的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這番話,的確像是對國際反假聯盟的一份正面回應,此前,阿里巴巴因各大品牌們的聯名抵制而被請出聯盟。
而這番話,是否能站得住腳呢?我看很難。這真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而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不管是誰說話,都不能不顧常識,再“新的商業模式”又怎能不尊重知識產權,怎能讓“新的商業模式”成為侵權山寨的“遮羞布”呢?
來看各方反應:
杭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管Cao Lei表示:“以馬云的身份說這種話是不合適的。對于某些個案他的說法可能是對的,但總結這種現象就錯了。”
一家意大利奢侈品企業的創始人表示:“他的言論讓我吃驚。”
一些網友也表示不滿,網友表示“如果假貨比真品還好,何不注冊商標冠冕堂皇銷售呢?”
這是真的。如馬云所說,“很多中國制造商生產了優質的商品,大部分盈利流入了品牌所有者的口袋。”這的確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事實。可是,這不能成為支持“仿品”的理由,大肆叫賣所謂“代工廠原單”也并不光榮,理由很簡單,偷搭便車不付車錢,也是侵權。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如果不是假貨,阿里巴巴的社會認知度和美譽度其實非常不錯。但是偏偏,假貨問題是淘寶基因里帶來的,繞不開、躲不掉、很致命,就像一顆毒瘤一樣長在阿里巴巴的身上。
如果知道這是一個毒瘤,最聰明的做法是什么?應該想辦法切除他醫治他,而不是想方設法地為毒瘤辯護,證明這個毒瘤存在的合理性。這時候,言辭越高妙,離常識越遠。
所以,公司大了,也不可任性妄為。我們看看,阿里最近被街談巷議的是哪些事呢?
當阿里巴巴的營銷以攻擊對手為慣常手段的時候;當支付寶在六一強制在用戶昵稱后加上“寶寶”,等于隨意更改用戶名字的時候;當馬云為假貨辯解,罔顧常識的時候,這個公司的浮躁之氣,任性之風已經躍然紙上了。
這難道是一家公司的通病嗎?創業初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做大之后,任性而為,隨心所欲?
2005年,阿里只有1000人左右。財經作家鄭作時到阿里巴巴調研,寫公司成長史。當時他預言,阿里能做大。
但今天,面對如日中天的阿里,他給出的建議是,“馬云和阿里巴巴都該冷靜點了”。他特意提到最近的新聞,美國證監會開查阿里巴巴,相關的財務審核公司表示,阿里巴巴的財務報表“像一團理不清的亂麻”。
他也提到,阿里巴巴的問題接連不斷:“自公司成名之后,阿里巴巴所有自我投資的項目,幾乎沒有一項獲得成功過。到現在為止,當家的產品還是早先的淘寶、支付寶。”
我注意到,最新的,阿里巴巴影業在上海電影節公布了內容制作計劃,馬云要拍一部關于馬云創業成長的電影。不能否認,馬云和阿里巴巴是個傳奇,的確有資格自己給自己樹碑立傳。但是,他們也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冷靜一點,此時,他們需要向前走,更需要回頭看。
老馬給出八個字的忠告:生于憂患,死于任性。希望阿里戒驕戒躁,走得更遠。
編輯:趙亞蕓
關鍵詞:馬云;假貨;商業模式;侵權
2016-06-14 09:12:00
最近,互聯網界最熱鬧的事非“馬云道歉”莫屬。如果馬云道歉中的兩個字不是筆誤,那盯盯向馬云喊話背后的深層原因,則是在app爆發式增長之后,不可避免產生的同行業同質化競爭難題。
2016-06-07 13:41:00
據香港媒體報道,阿里巴巴主席馬云6月6日現身澳門記者會時稱,從沒想過要從美股退市,并稱“很希望”讓螞蟻金服在香港上市。當被問到最大股東軟銀(SoftBank)減持一事,馬云表示,自己跟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的關系沒有改變,仍時有與對方通電話。
2016-06-07 09:4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