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旅游行業遭重創。機票、酒店大批退訂,新增銷售不容樂觀。OTA平臺發動行業自救,累計墊資幾十億元。應急救助資金從何而來?如何分攤風險和建立互助機制?大數據比對,在疫情評估和風險預測方面怎樣發揮作用?如何在疫情下評估拐點和修煉內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從1月24日起,旅游出行活動全面暫停,原本預訂火爆的春節檔就這樣被狠狠地踩下了一腳急剎車。

  據不完全統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全國有將近50萬個旅行團取消,對旅游產業造成重大損失。這些損失包括:團隊游預付定金損失,尤其是出境游產品;旅游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問題,供應商鏈條多元復雜,賬期交錯,停擺會導致糾紛,引起連鎖反應;由于無法營業和員工、房租等固定開銷,帶來的現金流乃至生存壓力。

  行業最樂觀的估計是,疫情在2月下旬迎來拐點,3月得到全面控制,4月全面解禁。根據文旅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預測,疫情仍會導致今年的文旅產業收入損失近一萬億元,全年的總收入將同比降低15%。

  互聯網OTA平臺挺身而出,疫情爆發以來,行業已經累計墊資幾十億元。這些資金從何而來?如何調動行業抱團取暖,科學地建立評估風險和救助的機制,通過大數據的橫縱向對比,真的可以預測行業拐點嗎?

主持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遠見》欄目制作人王思遠(左)

對話嘉賓:攜程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經理、“同袍”計劃負責人孫天旭(右)

  行業停擺、賬期拉長:OTA平臺啟動“同袍”計劃

  思遠:據說疫情爆發以來,OTA行業整體已為供應商、消費者墊資幾十億元,情況是這樣嗎?現在行業受影響是不是很嚴重、致命的?

  孫天旭:數字是個傳言,但整體規模應該達到了。主要原因是疫情發生后出現大量退訂,整個產業鏈,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大型OTA都面臨短時間內,全部退款給消費者的巨大壓力。正好是春節,資金回流沒有這么快,就出現了墊資的情況。隨著產業鏈逐漸運行起來,情況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思遠:整體來看,上游機票、酒店供應,中間的渠道商、平臺,終端的消費者,哪個環節受損失最嚴重?哪部分處境最艱難?你們怎么做的?

  孫天旭:消費者的損失,有一些資源方是無法減損的,很多同行積極承擔起責任。攜程1月24日啟動了2億元消費者退訂保障金,對客部分已完成90%以上退訂。此外,OTA平臺上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包括機票代理商、酒店供應商、旅行社等,正常情況下幾個工作日就能回款,遇到春節巨量退訂,一般的資源方退款可能要等1到3個月,但消費者大多數要求10個工作日就要退款,所以墊款的壓力非常大。文化和旅游部1月24日下發通知,暫停國內和出境團隊游的產品。為了緩解中小型供應商合作伙伴各方面壓力,攜程2月5日啟動了合作伙伴“同袍”計劃,包括10項措施、10億元支持基金、1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

OTA啟動“同袍”計劃(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資金輸血、制度激勵:科學評估、分攤行業風險

  思遠:10億元,是平臺單方面的“輸血”補貼?還是平時大家就有這么一筆錢,類似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作為應急資金?

  孫天旭:這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開創的。上次出現這種大規模退訂還是在17年前的非典。那時經濟總量和旅游發展水平跟現在相差非常遠!巴邸庇媱澮彩翘厥獗尘跋碌奶厥鉀Q策。

  錢是攜程通過自己的財務能力和金融運營能力支撐。比如說像機票代理商,按照正常的合同(包括擔保方在內)回款時間一般是3天。遇到疫情,確實沒有辦法按照合同來執行。對于我們來講,損失的包括貸款利率、賬面現金利率,承受現金壓力等。說實話,這種情況十幾年來還是第一次遇到。

  思遠:這筆款用來墊什么?怎么用?

  孫天旭:10億元是截至2月5日我們為合作伙伴已墊付的資金,主要是為了緩解合作伙伴資金周轉困難。針對消費者的損失,我們啟動了一筆2億元的消費者退訂保障金。另外還為供應商合作伙伴承擔了一些“硬損”——比如一家小旅行社,春節期間旅游資源緊缺,他們提前跟目的地資源方批量預訂,這時消費者不去了,境外資源方不一定退給他錢。我們有專門為合作伙伴承擔“硬損”的細則,有一部分基金去幫他們承擔這部分的損失。為什么叫“同袍”計劃呢?因為我們確實要共穿戰袍、同上戰場。

  思遠:制度設計和錢的分配上,如何激勵大家共同出力、分攤風險?比如,有的人“家大業大”,但更多的是“螞蟻雄兵”的中小企業。怎么把風險合理評估、分配?

  孫天旭:我們發起的“安心取消保障”計劃連接的是合作伙伴、消費者和攜程三方。平臺上的全球酒店,只要選擇加入這個計劃,就是同意為消費者免費取消此前消費者的所有不可取消訂單。商家一旦決定,我們也會在攜程App上給這些酒店打上“安心取消”標簽,增加“消費者一鍵取消”按鈕,消費者可以方便地自助退訂,酒店能夠獲得好評,攜程后續會根據免費退訂的金額返還營銷資源。

  思遠:貼上了這個標簽,就意味著為消費者著想?赡軟]賺到錢,但在消費者心中品牌“增值”了。同時,平臺會通過更多地引流,以等價形式去返還合作伙伴獻出來的愛心,從而達到共贏。

加入“安心取消保障”計劃的酒店,消費者退訂更方便(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橫縱對比,從大數據中建立“復蘇”預判

  思遠:這么多工作要推進,如何通過數據判斷當下和今后的變化趨勢?有沒有相應的預案?

  孫天旭:2003年,攜程經歷過非典,跟現在情況非常類似。所以我們有兩份大數據目前已經分析完成,一份是非典后的旅游大數據,另外一份是目前的搜索大數據。這兩份數據,可以為行業提供一些復蘇趨勢的判斷。

  思遠:一個是“需求端”的搜索意愿,一個是“歷史端”已發生的損失數據,對比看中間的聯系和邏輯?

  孫天旭:是。2003年6月底,抗擊非典在全球范圍內宣布勝利,7月,全球旅游市場就迎來了第一次復蘇:攜程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環比增加82%,比非典前的那個月增長了31%;10月,國內迎來第一個黃金周,數據同比增長200%。第二年“五一”黃金周呈現井噴式的增長,全國旅游收入和人數在2004年創下了歷史新高:11億出游人數,4000多億元旅游總收入。按非典的經驗數據判斷,樂觀預計:行業最早在“五一”假期就能夠迎來第一個復蘇節點,接下來還有暑期、“十一”黃金周。

  還要看目前的搜索數據。因為疫情不明朗,今年清明節小長假出游的當前搜索量同比下降明顯。但“五一”假期當前的搜索量整體高于去年,也就是說大家普遍預期是“五一”應該就可以出去玩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我們會隨著疫情的發展和各方面數據變化,為合作伙伴提供復蘇前的參考。

  思遠:萬一產業恢復,需求就一下涌進來,會不會崩盤?這對組織和協調供應鏈的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我看現在很多網站都有VR產品,讓用戶在家先用虛擬技術“到各地看一看”,平臺分析大家的意愿后,會調整旅游資源?

  孫天旭:兩年前我們就已經把VR投放到全國的線下門店,大家可以通過實景體驗的方式,提前感受、確定目的地。我們也在與合作伙伴一起策劃相關的活動,包括做一些復蘇指數。非典時,很多企業迫于經營壓力進行了裁員。但是,攜程當時的CEO梁建章先生比較樂觀,認為大概持續三個月結束,于是利用這段時間對員工做了培訓。所以三個月后,行業需求大規模出現時,員工迅速投入工作,搶占先機。

  開放行業“云課堂”:非常時期,蓄勢待發

  思遠:我也看到一些行業組織或者平臺型的大公司,在這個注定不太可能賺到錢的時期,搞起了培訓和教學,讓大家“挺住、活下來、練內功”。你們怎么考慮的?

  孫天旭:疫情后,我們對全行業開放了攜程大學、酒店大學、旅游學院共2000門精品線上課程:酒店大學面向酒店合作伙伴;旅游學院面向旅游供應商、門店加盟商及部分旅游專業學生;攜程大學面向攜程員工。日常大部分是對內部開放的,有一定的門檻。

面向全行業開放的線上精品課程(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產業基礎牢固,“訂單沒被取消了,只是延遲了!”

  思遠:對比2003年非典時期,這次處置,在哪些方面能夠看到行業的進步?未來行業整體發展,你們樂觀嗎?

  孫天旭:當然有很大進步。

  第一,17年前旅游才剛剛線上運營,那時攜程還在機場發紙片卡做宣傳,需要電話預訂機票酒店。但今天,訂單已經不需要電話。

  第二,中國旅游服務行業的客戶為本理念更深化了。這讓整個行業在疫情面前,在客戶價值和收益損失之間,能快速果斷地做決定。

  第三,中國OTA的全球化讓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提升。比如,攜程除了擁有3億中國用戶外,還有1億海外用戶。國內業務受到影響,海外業務的正常運行提升了抗風險的總體能力。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步伐加快,未來這種優勢還會更明顯。17年前,我國家的GDP只有13萬億元,現在已經有100萬億元。整個行業的環境、結構和產業鏈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疫情限制了眼下的出行,但是我們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客源基礎,這件事情沒有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費國,這點也沒有變。我們的訂單不是被取消了,只是被延遲了!

(本期作者:王思遠、張慧娟、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