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央行昨天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1月份外匯儲備2萬9982億美元,這也是自2011年2月以來首次低于3萬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對于1月份的外匯儲備預期值為三萬零三十五億美元。
為什么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國家外匯管理局回應說,第一、從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是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二、適逢農歷春節,居民境外旅游、消費等活動增多,帶來相應用匯需求,成為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季節性因素。第三、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總體反彈,是促使外匯儲備規模增加的主要因素。
總的來看,外匯儲備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策略下,不同貨幣和資產之間有效發揮了此消彼長、風險對沖的效果,維護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基本穩定。
業內人士認為,剔除估值因素后,相對去年同期,外儲降幅明顯收窄,資金流出壓力減弱。對此,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剔除掉匯率重估因素后,外匯儲備規模的同比和環比降幅也是明顯收窄的,這反映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和前一時期相比有所放緩,未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增強,跨境資金流動會趨向平衡。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2017年跨境資本仍面臨流出壓力,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有望趨緩,企業正常運營需要一定的流動資金,結匯進一步萎縮空間不大。企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已經接近尾聲,加上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投機性購匯持續受到抑制,新出臺的外匯管理政策有助于吸引資本流入。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及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度穩步提高等因素,都有助于促使外匯供求趨向平衡。
國家外匯局表示:雖然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雖然已經略微低于3萬億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外匯儲備是一個連續變量,現在,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多變,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無須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關口”。從絕對規模和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來衡量,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都是充裕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此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溫彬:“首先,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一月份我們外匯儲備的規模是29982億美元,比上個月下降了123億美元。主要還是因為1月份是我們國家購匯的旺季,1月份居民出國旅游、購物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同時,每年5萬換匯額度又重新啟動。另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也有企業購匯償還外債,包括外商投資企業通過購匯向母國匯回其經營利潤等,這些都會使得需求增加。
雖然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但外匯儲備規模的同比和環比降幅是明顯收窄的,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去年由于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所以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比較快,去年全年大概下降了3200億美元,僅去年一月份就減少了990多億美元,今年一月只下降了123億美元。環比出現下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1月份美元匯率指數仍舊走穩,如果美元貶值,在我們外匯儲備的投資中,用歐元、日元計價的資產估值是增加的,我們預計大概會有200多億美元的正貢獻,這也是估值效應的變化。第二,1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開始企穩回升,去年年末人民幣兌美元的市場價是6.96元左右,目前回升到了6.87元,人民幣大概升值了1%以上。所以由于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改善,結售匯逆差的情況也可能有所改善,這會減輕購匯的壓力。此外,從今年1月份開始,監管部門也加強了對外匯使用合規性的審查。
第二,下一個階段會怎么樣?從全年看來,外匯儲備的變化總體上是雙向波動的,有的月份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而有的月份可能會回升增長,這主要取決于內外兩個因素:
目前外部主要是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走勢。預計美聯儲今年會加息三次,現在看來情形并不樂觀。如果美聯儲持續快速加息,美國的債務成本會隨之增加,所以特朗普政府通過擴大財政赤字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時,強勢的美元也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情況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因此美聯儲加息的幅度和力度可能未必會有預期的這么快,這也會為美元和非美元貨幣的匯率變化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內部的因素看來,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帶動下,去年我們的宏觀經濟在企穩回升,而且近期我們貨幣市場的利率也在提升。此外,跟去年相比,我們今年的貿易順差狀況和出口狀況可能都會有所改善,這些都是支持我們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的因素。
第三,1月份外匯儲備跌破了3萬億美元這樣一個整數關口,可能市場對此還是比較關注的,但是大家確實不必進行刻意的解讀。因為外匯儲備的規模究竟應該多大在國際上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它也是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不斷波動的。按照國際上一個傳統的標準,外匯儲備的規模應該滿足三個月的進口需要和短期償付外債的需要。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我們目前大概需要1.2萬億左右,所以現在將近3萬億美元的規模是完全能夠滿足基本需要的。因此我們現在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充裕的,而且能夠為穩定宏觀經濟起到壓倉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