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3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67億美元,較年初下降12億美元,降幅為0.04%。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2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際金融市場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主要國家經濟形勢及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是當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主要原因。

  王春英說,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但綜合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平穩運行,外匯儲備規模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雖然每月外匯儲備會有小幅波動,但月度的小幅波動不改變總體穩定的趨勢。趙慶明表示:“從大數上來看還是非常穩定的,當然具體來算月和月之間會有一個變化,因為匯率永遠在波動,債券價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股票價格更是變化非常顯著,所以這三個價格因素一定會使得余額按月來看的話會有一個變化。但這幾塊往往會此消彼長,所以整體來看變化應該不大。”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受疫情影響,國內開工復工延遲,產業鏈、供應鏈的通暢性受到影響,外貿企業面臨復工難,外貿出現波動在所難免,預計真實貿易因素也對2月外匯儲備規模造成一定影響。

  溫彬同時指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月度間的波動屬于正常現象。溫彬表示:“隨著逆周期調控加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等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有助于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促進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衡,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能夠抵御各種風險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