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呂紅橋)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第六屆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10日在北京舉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在大會上發布《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研發投入超過550億元。

  《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通過對全國3000多家大數據相關企業的問卷調查和座談形成。報告從政策、制度、產業、融合和研發等多個維度,系統闡述了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報告披露,2016年以來,我國大數據政策、制度、研發、產業、融合等指數都持續增長,發展相對比較均衡。

  截至2019年,大數據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底將超過萬億。目前,17個省市建立了大數據局,大數據安全維護機制日益完善。283所高校獲批數據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全國有100多個大數據相關產業聯盟成立,對大數據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另外,大數據研發人員2019年超過8萬人,研發投入超過550億人民幣。

  從各地大數據產業發展情況看,目前形成了三大梯隊。一是北、上、廣、江、浙、貴,這六個地方領跑全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其中,有的地方研發是強項,有的地方擅長數據存儲、處理,有的地方則是應用服務方面做得不錯。第二個梯隊包括山東、福建、重慶等省市,這些地方正依托當地原有產業規模,發力大數據。其余地方則是第三梯隊,大數據發展還相對比較落后。

  從產業來看,互聯網、金融、通信、安防等產業目前與大數據融合情況較好,交通、能源、工業等也在快速應用大數據。以工業為例,工業大數據產業規模到2019年有600多億,到2020年,復合增長將達到50%以上,研發設計、生產、供應鏈、銷售、運維等領域數據量越來越大。而醫療行業大數據在某些點上用得不錯,但是要真正替代人,路徑還比較長。

  工業大數據的產業規模到2019年有600多億產值,到了2020年工業產值,包括可能帶動周邊的一些東西。復合增長達到50%以上,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有五個場景,從三個角度來看應用的深度,研發設計,生產、供應鏈、銷售、運維,五個特征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價值力度相對稀疏。

  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首先就是數據確權方面,數據是誰的?個人數據是歸自己還是歸平臺?誰搜集的歸誰還是服務器是誰的就歸誰?這些問題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答案,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技術層面,我國大數據芯片和軟件發展突飛猛進,但是相比發達國家差距依然很大。在開源軟件、算法軟件的開發上缺口更大,相比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在這方面能力明顯不足,需要加大研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