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由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工信部電子五所聯合舉辦的2019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發展峰會昨天(28日)舉行主論壇。記者從論壇了解到,我國工業APP數量已經達到約9萬個,但工業軟件碎片化、高端產品缺乏等問題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觀。專家呼吁建立通用平臺,促進工業軟件生態化。

  我國工業軟件發展迅猛。以工業APP為例,根據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測算,截止到11月份,我國工業APP數量達到約9萬個。其中線上數量約4萬個,線下數量約5萬個。一些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工業APP上線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有點類似手機應用商店。

  不過,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李冠宇說,從總體上看,我國工業軟件仍然是碎片化的,難以在制造業中系統應用。“當前制造業很多基礎性工作有一些碎片化現象,并不是模塊化和組件化的情況,很多工作還是要從頭開始干。制造業的傳統工程方法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軟件化的系統支撐,無法落地。制造業也缺乏統一的平臺,能夠讓機、電、軟、熱、控等專業在同一個語言環境下協同、協作。”

  正在征求意見的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白皮書還提到,高端軟件、核心技術也是我國工業軟件的短板。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工信部電子五所主任楊春暉表示:“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們像三維幾何建模引擎、顯示引擎,以及約束求解引擎、前后處理等方面,跟國外比起來,都是在技術上有較大的差距,這些也是我國工業軟件發展卡脖子的一些問題。”

  和辦公軟件、手機應用一樣,工業軟件也是“越用越好,越好越用”。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理事長、工信部電子五所所長陳立輝認為,我國工業軟件的發展要發揮工業企業應用牽引效應和工業軟件企業技術優勢,建立良好工業軟件生態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說,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多是集合工業軟件應用,并不真正具備生態化能力。他建議參考普通計算機和手機軟件,打造一個類似Windows和安卓的工業軟件系統。“工業領域也需要打造一個統一的、基礎的平臺,然后在上面進行個性化的開發。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實時技術這些各個工業領域、各個信息系統用到的共性功能都在這里面實現了。也就是說搞工業軟件設計的人不要專門去考慮實時通訊,不要去考慮大數據的智能框架這些東西。”

  即使有了這樣的基礎平臺,工業軟件恐怕也難以像手機應用一樣隨用隨取。因為電腦、手機一般只涉及人和屏幕交互,而工業軟件則是要實現人和海量工業設備交互。廖湘科說,這意味著軟件的邏輯變成了輸入任務、輸出行動,需要和現實世界緊密結合。“未來我們軟件的一個行為方式就是,任何在計算機上跑的軟件都是首先觀察現實世界,進行判斷,進行決策,然后再反作用于現實世界這么一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