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遠(安健 攝)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記者夏青)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經濟之聲《大國·新時代》系列報告會昨天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堂舉行了第三場中國經濟報告會,報告會聚焦鄉村振興新戰略。
黨的十九大對城鄉關系問題和“三農”問題形成了新的認識,作出了新的表述。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描繪出了美麗中國鄉村的美好前景。
但是目前,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亟需克服的難題,在昨天報告會現場,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就此給出了怎樣的思路?
農村發展不不平衡問題存在已久,但新時代下又有新的變化。在昨天進行的聚焦振興鄉村新戰略經濟報告會上,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說,城鄉不平衡,有三個方面比較突出:“一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較大。第二個城鄉不平衡就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過去我們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說‘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F在不一定有這么大,但是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第三個就是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我認為這個不平衡比整個國家區域發展不平衡表現的更為突出,存在著百億和千億、空殼村和貧困村這樣一個差別!
正是因為城鄉之間的資源、發展等等的不平衡,所以要鄉村振興新戰略最重要的是城鄉融合發展。在宋洪遠看來,目前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
宋洪遠指出:“十二年的新農村建設,使得農村的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得農村的科、教、文、衛、保這些公共服務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是給我們提供了基礎。還有一個條件就是人們對鄉村的認識,對農民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都認為經濟越發展,農村的多功能性和市場潛力越來越大!
姜長云(安健 攝)
對于怎樣建立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提出,要更加支持“三農"發展,推動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向“三農"政策傾斜,引導工業更好反哺農業、城市更好地支持農業,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
姜長云說:“近年來,隨著與‘三農’相關的優質資源、優質要素大量外流,‘三農’自我發展能力弱化。比如說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農民老齡化,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業自我發展能力弱化。必須充分利用外部的資源和力量,包括政府政策的轉型,支持促進收入調整,引導工業和城市資源、要素更好的支持‘三農’發展。”
孔祥智(安健 攝)
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還給出了一個鄉村振興的一個思路,就是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孔祥智說:“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銜接形式有兩個大的方面:第一就是土地流轉,包括出租、入股、退出。我們講叫小農戶、大經營,每一個農戶承包地是很小的,但是要合在一塊也會形成比較大的30畝以上的。第二就是小規模加社會化服務。就是把小規模的農戶納入到現代化的經營體系里面!
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真正實現有機結合,千千萬萬的小農戶才會形成合力,面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把握主動權,建設美麗新農村。
聚焦鄉村振興發展新戰略,了解報告會的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央廣網經濟之聲《大國·新時代》專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