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落實時間表出爐:稅收等政策“紅包”將率先“到賬”

  主持人陳煒: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務,分解為12個部分、38個方面、44項重點,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的分工責任及完成時限。其中,“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等多項任務的政策出臺時間為4月底前。今日,本報聚焦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時間表,進行相關采訪和解讀。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小微企業減稅”、“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等內容明確時間表,要求“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目前,距離上述要求時間還有30天,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部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已陸續出臺。

  專家認為,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繼續減稅,有助于減輕其稅收負擔,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能夠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支出,推動企業研發創新;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有望為關鍵設備制造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稅收政策助力制造業 

  進一步“智造”發展 

  在中國制造進一步邁向“中國智造”的關鍵時期,減稅降費無疑是一個有力抓手和指揮棒。

  《意見》明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這項工作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牽頭,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其目的是通過減稅的形式直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這對鼓勵企業科研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這次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進一步加大了對制造業研發的支持力度,符合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促進科技自立自強、穩定制造業比重等中央重大部署的要求,并對其形成有力支撐。

  今年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1月1日起,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當于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實施這項政策,預計可在去年全年為企業減稅超過3600億元基礎上,今年再新增減稅800億元。這一制度性安排,也是今年結構性減稅中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

  瀘州市馳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移動手機、智能穿戴、3C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年銷售手機達2000萬臺。目前,已取得21項計算機軟件的專利技術,69項實用型和外觀型的專利技術。2019年,該公司享受稅收優惠120余萬元,2020年增至300多萬元。經過粗略估算,相較于原來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今年企業將新增減稅100多萬元。

  同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讓瀘州市馳騰科技有限公司決心趁熱打鐵,制定出“加大研發力度和開拓海外市場”兩條新發展運營路線。瀘州市馳騰科技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長詹友林表示,“今年國家給企業送來的‘錦鯉紅包’,對公司研發是再好不過的鼓勵和支持了。我們將減稅的資金投入到公司的發展運營中。一方面在研發端加大力度,除了對主要手機產品的開發,還衍生至其他消費類電子,例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以及部分5G網絡電子產品;另一方面繼續開拓布局海內外市場,進行跨境電商的渠道開發,加大自主品牌的推廣,使線上線下渠道相結合。2021年,公司計劃完成銷售產值20億元,組裝線增加至28條,解決就業3000余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稅收優惠機制能夠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支出,推動企業研發創新,這對于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意義重大。稅收優惠直接影響企業利潤,能夠引導企業行為,對于企業創新投入的激勵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用減稅支持科技創新的目的在于激勵實質性創新,同時要加強審計,防止個別企業將其他費用計入創新支出。稅收優惠機制應該不斷優化,持續完善,不僅要考慮企業的創新投入,更要考量企業的創新支出。只有將企業的實質性創新成果納入優惠支持范疇,才能切實形成企業創新百舸爭流的大好局面”,田利輝進一步提醒稱。

  陳龍表示,除了需要優化和簡化流程,將政策落到實處之外,提升科技創新減稅降費的效果,應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加大對高端人才的稅收優惠,;另一方面,著眼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整合和完善相關政策,形成多環節協同、互補、共促的稅費政策支持體系,從整體上提升減稅降費的支持效果。

  減稅紅利持續釋放 

  助小微企業煥發活力 

  今年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突出強化,將進一步恢復其元氣和發展后勁。《意見》明確,“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牽頭,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

  目前,財稅部門已公布了部分減稅政策文件。3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延續實施應對疫情部分稅費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其中,自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減按1%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今年的減稅政策直接利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預計將會有超過6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中受益,減稅規模超過20億元。”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從直接稅和間接稅兩個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一方面,通過提高增值稅起征點,讓更多小微企業減輕稅收負擔,有能力正常經營生存;另一方面,通過所得稅再優惠政策助力一些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活力,增強對基本就業的吸納能力,實現穩定民生的目標。

  上海寧明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軟件技術為核心,主要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數字化產品工程解決方案及相關軟硬件產品、平臺及服務的小微企業。公司負責人馬秉崗表示,2020年公司減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超12萬元,有效緩解了公司在疫情期間的運營壓力。按照今年最新的減稅政策,參照往年的銷售額初步測算,今年公司至少還能再多減免4萬元的增值稅和2.5萬元的企業所得稅。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我國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支持力度,也拓寬了小微企業受益范圍,有助于市場主體元氣的恢復。

  “小微企業對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提出的減稅政策長期利好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將有利于提高企業流動資金。”迪普思數字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徐陽洋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要梳理清晰減稅政策,確保落實到戶,增強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真實獲得感。”張依群表示,同時將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納入制度化的管理范疇,形成長久機制;此外,要強化減稅手續和監督,防止減稅政策的利好轉移。

  郭一鳴也建議,要緊抓和落實減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確保政策直達主體;同時,要整合現有減稅優惠制度,建立小微企業減稅制度。

  進口稅收政策調整持續推進 

  關鍵設備領域將獲重點支持 

  《意見》明確,“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的任務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3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發展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企業在五種情形下可免征進口關稅,自2020年7月27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實施。《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3月30日,A股有50家集成電路行業上市公司。

  “本次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是從進口稅角度對集成電路行業予以支持。”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政策端來看,無論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著力點均容納了集成電路行業。

  “當前國內集成電路市場巨大,而芯片主要依靠進口,因此解決‘卡脖子’問題迫在眉睫。而要推動產業發展,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國家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正是為了營造高端集成電路發展環境;此外,國家也成立了大基金對集成電路產業加大投入力度,引導資金人才流向產業,進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陳靂表示。

  “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是很多下游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性要素。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的發展水平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進度和水平。”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目前國內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在技術上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單純靠市場機制難以在短期內快速實現技術突破,并解決產業鏈的安全問題,所以亟須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支持,盡快提升產業安全。

  此外,記者注意到,除了集成電路行業,去年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去年1月份,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印發《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并于去年7月份印發《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另據財政部網站披露,近年來,為積極支持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社會事業、區域發展、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等,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出臺了多項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所需進口的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原材料、科研用品、優質農林業種子種源、殘疾人用品、能源資源產品等分別減免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據不完全統計,有關政策在“十三五”期間減免稅額1230億元。

  對于未來哪些行業還將受益于進口稅收優惠政策,胡麒牧認為,預計未來關鍵設備等領域會重點獲得進口稅收政策支持。

  本報記者 包興安 吳曉璐

  見習記者 楊潔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