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銀行保險業在金融風險防控上取得了哪些關鍵進展?今年金融讓利政策又將在何處著力?在3月2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等就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了詳解。
金融風險從快速發散轉為逐步收斂
面對2020年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系統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全力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郭樹清表示,我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銀行業保險業風險從快速發散轉為逐步收斂,一批重大問題隱患“精準拆彈”,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杠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二是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三是影子銀行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四是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不法金融集團風險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資案件得到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五是外部風險沖擊應對及時有效,金融體系保持較強韌性。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七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化解正有序推進。八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平穩處置。到2020年末,全國組建債委會2萬家,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6萬億元,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首先要把金融體系內部高杠桿降下來。2017年至2020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都降到了較低水平,銀行業是8.3%,保險業是11.4%,大體只有2009年至2016年間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占比大幅下降,也決定了整個金融體系能夠平穩運行,風險總體可控。”郭樹清指出。
對于市場比較關注的房地產業風險情況,郭樹清認為,房地產當前的主要問題是金融化、泡沫化傾向還較強,“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持有那么多房產,將來市場要是下來的話,個人財產就會有很大的損失,銀行也收不回貸款、本金和利息,經濟生活會發生很大的混亂。所以必須既積極又穩妥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延續讓利政策降低企業負擔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較大沖擊,我國金融業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國民經濟迅速從停滯下滑恢復到正常發展。
數據顯示,金融系統去年全年緊急提供專項信貸5.3萬億元,完成相關保險賠付超過5億元。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在5個試點省市發放應急貸款242.7億元,全年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有力支持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
疫情發生以后,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不正常狀態,還款面臨困難,從而導致不良貸款的上升。郭樹清表示:“2020年我國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可能2021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甚至會延續到明年,但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不良資產處置處理好,將其控制在經濟和銀行金融體系的可承受范圍內。”
郭樹清表示,今年很多金融讓利政策還會延續下去,包括較低的利率,保持降低后的收費不變等,同時將通過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持企業,降低企業負擔。
對于輸入型金融風險,郭樹清分析,一些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金融市場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隱含金融資產泡沫破裂的風險。同時由于經濟高度全球化,外國資本流入中國數量會明顯增加,我國需平衡好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與防止國內金融市場太大波動之間的關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郭樹清表示,將以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促進國民經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更加精準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先進制造、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更多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機構。同時,要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業的永恒主題,毫不松懈地監控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記者 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