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我國外貿外資數據出現好轉,其背后是自貿區加速建設、發揮自身優勢,對穩外資、穩外貿起到推動作用。
7月29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自貿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18億元,同比增長116.2%;浙江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量679.1億元,同比增長27.2%,占浙江省的比重大幅提升達到15.8%。
海南省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受益于自貿港政策,海南省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同比增長98.7%;全省新設外資企業203家,同比增長24.54%。
此外,福建省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內實際利用外資4.02億美元,同比增長45.6%,高于全省23.9個百分點;前5個月進出口總額9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高于全省14.7個百分點。
自貿區不斷降低
外商投資準入門檻
“改善和提高自貿區的服務功能,對穩外資、穩外貿已經起到了明顯效果。”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全國外貿外資形勢好于預期,東南沿海等地區的重點自貿區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都保持較快增長,并繼續向內陸省份自貿區延伸,一方面極大地提振了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信心;另一方面通過深化通關便利、金融服務、稅收優惠、信息智能等具體服務功能建設,優化了外資投資環境和外貿運營空間,使自貿區成為吸引外資外商的最佳投資地,有效增強了區域經濟增長動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一直在著力促進自貿區資金、人才、物資等要素的自由流動,逐步打通金融與國際市場的融通橋梁,極大地促進了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助力了外貿的穩定。
付一夫表示,自貿區除了推動擴大開放與外貿增長之外,還不斷降低外商投資準入門檻,且引領國際規則的對接,這些都有助于我國持續地吸引外資流入。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受到疫情沖擊之后,我國經濟最先得到恢復,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各行各業穩步復蘇,同時我國產業體系完備、轉型升級提速、市場潛力巨大,這些都是吸引外資的優勢所在;而外資持續進入中國市場,分享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于外資而言也是利好。
各地出臺政策
助力自貿區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的是,近日各地發布了一系列自貿區建設的政策。例如,浙江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浙江自貿試驗區目標累計引進外資企業1000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5億美元;到2025年,外貿進出口額增長至3500億元,實現油品貿易額6000億元。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促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貿易便利化若干政策措施》,從口岸通關流程、稅收金融服務、邊境貿易監管服務、口岸提效降費、口岸信息化智能化等5個方面出臺了29條措施,以提升廣西自貿區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張依群表示,自貿區在穩外資穩外貿方面還應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要充分利用自貿區政策優勢,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產品、服務、技術等多元結構調整優化;
二是推進自貿區功能、服務的整體協調和一體化建設,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競爭,要走特色、高端、創新的發展道路;
三是保持自貿區政策的長期穩定,既要向內更要向外,推動國內外兩個市場、不同資源、多種要素的有效融合,推動自貿區向管理服務最優、產品技術最強、進出渠道最為快捷便利的格局發展;四是抓住自貿區吸引各類人才關鍵,完善人才落地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完整人才服務體系,促進人才投資與外貿外資結合,不斷增強自貿區發展后勁。
付一夫建議,在穩外貿方面,需要大力扶持外貿新型業態、改善外貿自由化和便利化等方面進一步發力,同時要主動開展多元化貿易投資合作,比如按照國際高標準市場開放模式深化自貿區改革,賦予自貿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推動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對外開放平臺的建設等,特別是繼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與中國有自貿協定的伙伴國家市場以及疫情不太嚴重的國家市場,拓展新的外貿增長點。
“在穩外資方面,需要著力打造一個能夠持續吸引優質外資企業入駐的市場環境,應繼續貫徹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相關措施,通過提高投資便利化、優化投資環境等措施,加大投資促進和投資保護的力度,提升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使對外開放的舉措落地生根。”付一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