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市國企在探索建立健全長效激勵機制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選擇了股權激勵。如7月28日廈門國貿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高管、中層干部及部分核心骨干員工授予限制性股票總計222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0%。至此,該公司也有望成為第一家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廈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國企在資本市場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可以說是對國有企業關于深化激勵機制、薪酬制度改革部署的進一步落地。結合此前的一些案例來看,隨著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其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國有企業管理層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激發了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進而促進國有企業整體財務績效的改善。

  據怡安翰威特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股權激勵普及率已從10%逐步上升到2019年末的18%,并且從業績表現上看,股權激勵機制給企業的經營發展亦帶來了較為積極的推動力。如果僅從央企層面來看,數據顯示,2019年A股實施股權激勵的央企歸母凈利潤增長率為15.2%,顯著高于未實施的A股央企的3.5%。

  在怡安翰威特咨詢全球合伙人、高管薪酬和公司治理咨詢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倪柏箭看來,隨著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正逐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及市場化經營機制,同時也在進一步適應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故而股權激勵愈發成為國有上市公司在激勵機制市場化路徑下的主要探索路徑之一。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通過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調動核心骨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推動企業變革并實現持續高效的增長。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今年以來截至7月28日,剔除已停止實施的,A股共有513家上市公司發布與股權激勵有關的公告。從方案進度上看,461家已實施,2家獲國資委批準,17家獲股東大會通過,33家通過董事會預案。如果僅從今年新增數據來看,有52家上市公司“官宣”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從上述52家上市公司的企業性質來看,13家為上市國企(包括4家央企國資控股、4家省屬國資控股、5家地市國資控股),涉及資金規模達26.73億元,36家為民營企業,3家為中外合資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結合整個過往數據來看,相較于省屬國資控股和地市國資控股而言,央企國資控股實施股權激勵的數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據國資委5月30日披露的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共有53家央企控股的119家上市公司有效實施了股權激勵,雖然較之前取得明顯進展,但總體上中央企業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30%實施了股權激勵,覆蓋面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究其原因,劉興國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對央企來說,其既要落實改革內容,更要確保改革的穩妥推進。從央企的地位與重要性上看,其實施股權激勵勢必要比其他類型的企業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和控制,以此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

  事實上,近年來國資委也在持續完善央企股權激勵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程序。如5月30日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下稱《指引》),根據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各方面政策規定,從股權激勵計劃的內容要點、考核體系、管理辦法和實施程序等方面,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踐規范逐一明確闡釋。

  劉興國認為,《指引》的發布,將會使得央企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行為更加規范化且更加有據可依。雖然從實施速度上看,未來會有所加快,但短期內肯定不會明顯加快。畢竟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涉及內容較多,尤其是還會涉及到激勵有效性與國有資產安全性等復雜問題,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無論是央企上市公司或是其他類別的上市國企,其股權激勵方案的推出,必將是一個審慎與長期的過程,需要遵循“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基本原則。記者 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