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9000億元
“直播經濟”加速向我們走來(網上中國)
“哪款車性價比最高?”“訂車有什么優惠?”……鏡頭前,主播站在空無一人的展廳,實時回答網友提問。這是近日浙江省紹興市一場直播賣車活動的場景。
近期,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包括導購、企業高管、健身教練、銀行柜員甚至市長、縣長等,紛紛變身主播登上屏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道新風景。
“直播熱”助力“云復工”
防疫期間,“宅”成為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態。在此情況下,許多實體企業和門店把直播作為“云復工”首選——銀泰百貨的上千名導購員變身“云柜姐”直播帶貨,一名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于之前6個月接待的客流;一汽-大眾公司將幾個部門的負責人組織起來,推出“高管直播天團”,在抖音直播幾十場,向觀眾介紹產品亮點、銷售政策及產品如何維修、保養等;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商家集中“云開市”,在淘寶直播間迎接全世界的消費者,共赴一場熱鬧的“線上集會”……
在服務行業,店主靠直播各顯神通,留住客源。餐飲店靠網絡“主廚直播”維持“煙火氣”。在直播中,顧客與廚師們互動,甚至可以調配自己愛吃的口味。健身房、舞蹈班通過直播在線教學,指導學員們在家鍛煉。
不少電商平臺還開展“直播+助農”新模式。在海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市長、縣長親自出馬,在互聯網平臺擔任出鏡“主播”,親自“帶貨”。部分銀行在直播中向中小企業推廣貸款業務,不僅介紹申請方法,還設置問答互動、抽獎送禮等環節。
據淘寶公布的數據,今年2月該平臺新開直播的商家數環比增長719%,每天有約3萬新的直播商家入駐。直播商家的訂單總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長,成交金額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
春招大幕剛剛啟幕,云南一所職業院校就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該校直播專業畢業生提前找到了工作,成為當下“直播熱”的一個縮影。
拓展傳統行業的經營半徑
疫情發生以來,依賴線下客源的企業和商家遭受巨大沖擊。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不少門店選擇暫時停業;另一方面,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消費者大多足不出戶。即使商家開門營業,也面臨客流稀少的窘境。開拓銷售新渠道、探索數字化轉型,成為許多企業在困境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今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作為去年最為火熱的新興商業模式之一,直播電商在防疫期間迎來新的發展高潮。
一方面是疫情帶來的線下消費停滯,另一方面是需求積累之下的線上市場復蘇,電商直播成為聯結“暫停營業”的商家與“足不出戶”消費者的核心中樞。字節跳動的一位工作人員指出,直播在時間和空間上拓展了傳統行業的經營半徑。許多傳統行業乘勢而為,抓住這一機遇,大大降低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長機會。
在“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韓東原看來,防疫期間,消費者更加注重購物的安全性與便利性。直播的一個好處是“所見即所得”,能夠幫助消費者建立對產品品質直觀的信任感;同時,直播把單向購買變成雙向互動,交流更有溫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尤其是當前的“直播+助農”,為農產品產銷對接提供了新模式。
對“直播經濟”需加強監管
在熱鬧的“直播帶貨”市場中,一場成功的直播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成就。
為了幫助線下商家更好地“云開市”,各大電商及短視頻平臺紛紛拋出橄欖枝。早在2月10日,淘寶直播就宣布全國所有線下商戶均可以零門檻入駐,并免費使用運營工具。數據顯示,每天到淘寶大學學習直播運營的新主播超過1萬人。抖音、快手等平臺也推出優惠舉措,免費為所有線下企業及商家開設線上直播及銷售服務,拉動各行業的直播電商業務。各大物流公司逐漸恢復運轉,為“線上直播,線下物流配送”這一電商新業態提供了保障。
與此同時,紅火的“直播經濟”也需加以管控,否則容易引發信任危機。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以“直播經濟”為代表的消費新場景帶來的維權挑戰引人關注。一些商家或主播涉嫌夸大宣傳推銷,“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誤導了不少消費者。
在“直播經濟”熱潮不斷高漲的當下,各大平臺更需完善內容審核及誠信評價機制,約束商家的行為。監管和執法部門應嚴格打擊虛假宣傳行為,提高欺詐成本,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商家和主播來說,誠信經營才能真正抓住“直播經濟”的風口和紅利,實現自身長久發展。
從長遠來看,隨著5G、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未來“直播經濟”的價值有望進一步凸顯。業內人士指出,傳統行業試水“直播”,不僅是防疫期間的權宜之計,更是朝著線上發展趨勢邁進的重要一步。在新的挑戰下,各行業需積極擁抱變化,在實踐中培育出符合產業發展的直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