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出“組合拳”——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紓困政策來了

  經濟日報近期調查顯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多地農業生產進度推遲,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遇到銷售渠道不暢、物流運輸受阻、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大等困難。對此,農業農村部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將如何實施,經濟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

  記者:針對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困難,是否有相應的針對性扶持措施?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疫情發生后,農業農村部迅速啟動促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抗疫情穩運行有關工作,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等多種手段多種渠道,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響,指導其科學防疫、有序生產。

  一是迅速打通產銷渠道。疫情突發阻斷了原有的農產品供應鏈,農村農產品賣難價廉、城市供應趨緊和價格偏高凸顯。農業農村部陸續分7批收集發布了1.3萬家農民合作社鮮活農產品供應信息。據抽樣跟蹤,有35.8%的農民合作社達成交易,一方面緩解了當前農民合作社鮮活產品銷售難題,另一方面也為今后農民合作社產銷對接拓展了更多渠道。

  二是組織引導其與社區、醫院、機關單位就近對接。引導新型農業主體拓展銷售渠道,通過線上團購、訂單銷售等方式,開展“商超直供”“社區直銷”“集團直采”“在線直配”服務。比如,浙江余姚組織300多家農民合作社參與市縣農產品進超市和直供社區活動,僅1周時間就配送農產品3500多噸。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地方出臺臨時性支持政策措施,黑龍江對3月底前累計生產上市總量50噸以上的鮮菜(食用菌)生產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其應急生產支出給予30%的一次性補助。

  此外,積極推動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政策。針對一些農村地區封村封路、設卡限行“一刀切”問題,農業農村部及時總結宣傳地方的做法經驗,引導推動地方落實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

  記者:據本報調查,受疫情影響,超過八成經營主體表示生產進度較往年推后。針對農業生產可能出現的大面積延遲現象,在糧食安全保障方面是否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儲備?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目前,春耕備耕正從南到北陸續展開,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措施的同時,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通過政策組合拳和改革推動力,進一步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今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3萬億斤以上。

  一方面,要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跟進落實稻谷小麥扶持政策,堅持投入不減,勁頭不松,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搶抓春播前關鍵時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努力穩面積提產能。

  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春耕保駕護航。疫情當前,推動種子、化肥、農藥農資生產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經營門店盡快開業,建立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確保春耕前能到店到村。

  記者:在保障“菜籃子”農產品供應方面有哪些思路和措施?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菜籃子”產品直接關系群眾生活。要全力推進“菜籃子”產品生產保供,確保肉菜蛋奶魚等供應。農業農村部將落實省負總責要求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組織好“菜籃子”產品生產,重點加強蔬菜、肉蛋奶生產,確保“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目前,蔬菜生產形勢總體較好。全國冬春蔬菜面積8400多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2%左右,近期光溫條件總體適宜,利于蔬菜生長發育。

  要強化蔬菜生產保供,讓蔬菜產品產得出、供得上。要推動強化生產指導服務,抓好規模主體幫扶。組織農機人員搞好技術服務,加強生產調度監測,合理安排品種結構、上市期,促進均衡供應。加大對蔬菜生產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規模生產基地支持力度。要推動加強產銷銜接,保障供給渠道暢通。充分發揮流通企業、電商平臺作用,暢通“菜籃子”產品銷售。配合有關部門,將鮮活農產品運輸產量納入保障范圍,重點地區還可以考慮給予適當補助。

  推進飼料、屠宰、加工企業盡快復工復產,落實活禽交易市場分類管理要求,指導屠宰企業與養殖場戶對接,推動壓欄肉禽集中屠宰上市。推動加工企業盡快復產,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賣魚難”問題。當前,生豬產能仍處于歷史低位,要堅持“抓大帶小”,實施好龍頭企業帶萬戶生豬產業扶貧項目,帶動中小養殖戶補欄增養。著力解決家禽養殖因疫情遇到的困難,支持養殖場戶加快補欄,確保全年禽肉產量繼續增加。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