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已然成為當下經濟發展最強新動力之一。“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經濟階段,它正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核心動力。”中科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徐良在2019中國智慧城市科學發展大會上說。

  為什么這么說?據統計,2018年,全國333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占全國GDP總量超過80%。城市數字化發展程度更高,是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及主力車頭,城市數字經濟占比全國數字經濟超過90%。

  但城市數字經濟仍面臨諸多難點。對此,徐良總結說:一是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結構、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間數字經濟發展差異性高;二是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向多產業擴張滲透,形成多場景落地的城市數字經濟;三是城市各系統間的強關聯,城市主體、數據、治理間的強關聯,形成城市經濟的高耦合發展;四是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減少了傳統產業對資源的過度消耗、生態污染,從而達到可持續性發展。

  徐良坦言,目前,我國各省市都意識到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奮力發展城市數字經濟,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是仍面臨一些誤區。

  一是建設城市數字經濟不能“千城一面”,而應“一城一策”。徐良認為,發展城市數字經濟需要以城市為單位,根據該城市本身情況和特點設計具體方案,做到“一城一策”。比如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城市數字經濟建設更強調服務企業和老百姓;而在欠發達地區,就更強調基礎公共管理。

  二是建設城市數字經濟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共同成長。徐良認為,發展城市數字經濟,不能是“交鑰匙”工程,作為城市數字經濟構建的科技公司不能以“項目交付”為最終目的,而應該為城市積極“造血”,盤活城市產業經濟。發展城市數字經濟要有前瞻性,要有應對技術變革和城市發展的準備,為城市提供新活力和經濟增長點。

  三是城市數字經濟模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隨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融合,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呈智能升級趨勢。城市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將是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躍遷,多項先進技術都會在城市數字經濟建設中得到應用。”徐良說。

  徐良認為,城市數字經濟模式是動態的,是隨著城市發展融合、生長的技術系統,包括引入各種資本,拉動更多市場需求。(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