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保險科技:構筑“新保險”的基礎設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源于互聯網保險的保險科技不斷吸納創新技術,拓展強化保險生態,正在成為構建“新保險”的基礎設施。
例如,大數據為保險公司在流程優化、產品設計、精算定價、客服服務和營銷推廣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比如,通過對場景數據的分析和挖掘,保險公司得以開發出基于氣象數據的氣象保險、基于運動數據的醫療保險、基于網購數據的退貨運費險等一系列創新型產品。
人工智能則促進了保險公司的在線獲客、營銷推廣、客戶服務、自動理賠,同時防范潛在的保險詐騙行為。例如,眾安保險人工智能客服使用率已達到70%;美國保險公司Lemonade使用人工智能處理簡單小額的索賠案,可以在3秒內完成理賠和支付。
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主管合伙人李樂文表示:“大數據等新科技的不斷涌現,帶來了保險行業在運營生態、高質量等方面的全面變革,推動整個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共享,助力保險實現普惠。”
報告認為,科技與監管法規和市場規則共同作為基礎設施支撐“新保險”體系的運行。科技作為基礎設施的硬件部分,向市場參與者賦能;而監管法規和市場規則作為基礎設施的軟件方面,通過與科技手段相結合,促進市場更加穩定和安全的運行。
“保險科技行至中段,保險與科技加速深度融合,但科技作為一種手段,在推動保險業發展時要遵循市場的內在規律,在監管框架下規范經營。無論從監管導向,還是從保險科技發展的角度,其目的都是改善和提升用戶的體驗,包括運用科技手段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銷售誤導、理賠難等行業問題。” 眾安保險董秘王敏如是說。
報告建議,保險公司可以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內部科技投入,一方面積極尋求外部合作,以此增強科技能力。科技公司在尊重保險行業特性和遵守監管及市場規則的基礎上,利用科技積極賦能,真正服務于社會大眾與實體經濟。監管部門在鼓勵保險科技創新的同時,健全技術標準及管理政策,并逐步建立起數字化監管系統。通過多方協同發展,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新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