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央廣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抱團養老"來了,新模式能否造福銀發一族?

2018-06-08 10:50:00來源:央廣網

  5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抱團養老"呼喚更多幫扶》,針對近日受到廣泛討論的"抱團養老"模式發表了評論,指出:"當民間養老創新模式迭出的時候,政府與社會應當及時跟進扶助、指導,讓老人們不再'孤軍奮戰'"作為養老新模式,"抱團養老"究竟有何特點?這種模式適用于哪些人群?政府和社會又該如何應對?

  央廣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帶您走近"抱團養老"新模式。

  一、聚焦--一棟別墅住十三位老人,"抱團養老"橫空出世

  近日,一則新聞故事刷新了朋友圈:浙江杭州郊區13位老人住別墅"抱團養老",一年前,杭州余杭79歲的朱榮林和74歲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別墅抱團養老,同住的俞阿姨老兩口從100多位報名者中選了4對夫妻。一年時間,有人離開有人補進,抱團的人數從最初的4對,變成如今的13人。

  據《錢江晚報》報道,抱團養老的地方在余杭港東村,這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遠山近水,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別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戶人家門前。

  朱榮林家的別墅是三層淺黃色小樓,建于2010年,造價200多萬,面積約500多平方米。院子內部種滿綠植,鋪著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魚塘,后面是半畝小菜園。

  別墅中,7戶13人分布在1到3樓,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衛生間。俞阿姨最滿意的是這里的環境,"我就喜歡農村的田園風光,我們老頭知道,就隨我來。"她說自己在這里的生活很閑散:早上6點起床,整理下房間,下午搓搓麻將,晚飯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電視,就準備睡覺。

  大家一住進來就起草了一份《結伴養老協議》,值日就是協議中定下的規矩之一。每個家庭輪值一天,包括給大家準備早餐、買菜、洗菜、以及洗碗等。

  協議中還詳細制定了大家的值勤和伙食標準:"打掃衛生的一周兩次,每月1200元,廚師燒兩餐每月2000元,還有一個修剪草木的每月2000元。"朱榮林解釋,"每戶滿打滿算,一個月3000元的費用足夠了。"

  針對"抱團養老"新模式,多家媒體進行了詳細報道與評論,其中最有份量的當屬《人民日報》的文章《"抱團養老"呼喚更多幫扶》。文章指出,當民間養老創新模式迭出的時候,政府與社會應當及時跟進扶助、指導,讓老人們不再"孤軍奮戰"。

  二、觀察--何德何能,"抱團養老"為何備受關注?

  背景: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衛生條件改善、醫療水平提高,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一直在穩步上升。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期望壽命,已經超過80歲。據權威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另有數據表明,目前在我國2億多的老年人中,有近一半獨居或空巢。

  國務院公布的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預測,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至約2.55億,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至約1.18億。一般認為,老年人口占10%,即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而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

  正因如此,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養老"成為民生領域最熱的關鍵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在下大力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公辦機構養老之際,借重民間力量、鼓勵家庭養老以及"抱團養老",顯然可以稍解燃眉之急。然而,改革需要過程,眼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難以全覆蓋。未富先老,未"改"先老,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恰與人口高峰、就業高峰相撞,一起抵達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交叉路口,家與國都需要共同努力。

  

  我國老齡化趨勢圖

  觀點:新模式更應落到實處

  對于"抱團養老"新模式的出現,多家媒體從該模式的規范性角度進行了評述。2月7日,《望東方周刊》在文章《如何不讓"抱團養老"只是"看上去很美"》中提到,要實現"抱團養老"模式的更多成功案例,一方面,社會應針對老年人"抱團養老"提出更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讓社會資源特別是醫療資源向"抱團養老"傾斜。另一方面,國家應完善配套法律體系,政府層面作出制度性鼓勵,既要有物質上的支持,更要有政策上的支持,特別是在房屋產權、子女財務支持方面做出有利于老年人的規定,在保證老人老有所住、財務相對自由的前提下,"抱團養老"才會出現合適的溫床。

  同樣,5月4日的《大眾日報》發表了文章《"抱團養老"是公共養老的有益補充》,其中提到,"抱團養老"可以實現低成本互助。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抱團養老"模式所需的公共投入也相對較低,甚至可以"零投入"。然而,對于抱團互助型養老模式的具體管理,至今還沒有相關的法律規范。當遇到涉及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意外傷害責任認定和爭議解決方式等方面的問題時,到底應該適用哪一套辦法,至今仍不明確,這為"抱團養老"可能產生的法律糾紛埋下了隱患。

  因此,對于"抱團養老",還需進行規范管理。首先,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將"抱團養老"模式,納入公共養老服務體系,進行統一規范,實行政策扶持和精神幫扶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多開展親情牽手活動,鼓勵青年群體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親情撫慰。特別是,應該推動"抱團養老"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法制日報》就"抱團養老"的安全問題采訪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張麗云,她認為,對于"抱團養老"這種養老模式,還是需要解放思想。因為"抱團養老"畢竟是和外人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之中,與傳統思想觀念不一樣。除了老人要解放思想外,老人的子女、贍養人也需要解放思想,真正接受這種模式。另外,陌生人進入家庭內部后,可能帶來安全風險,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這兩個方面,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抱團養老"的核心問題。

  張麗云還指出,"抱團養老"的協議書應該盡量采用規范的契約文本,預見到一些風險并提供處理的辦法,責任的邊界也需要劃分清楚。"抱團養老"模式還需要子女予以確認,贍養人應該清楚老人"抱團"之后可能存在的風險。

  

  專家:"抱團養老"并非人人適用

  究竟"抱團養老"模式適用于哪些人?《生命日報》采訪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楊萍。

  楊萍認為,雖然"抱團養老"一方面緩解了子女忙于工作或生活在異地,無法照顧老人的困境,另一方面讓老人有了更多情感關懷,但并非人人適合。哪些老人適合選擇"抱團養老"呢?第一,年齡在75歲以下。因為,75歲以上老人健康風險較大,需要家人及專業養老機構精心照料,老人照顧老人的模式存在較大隱患。第二,生活能自理、無重大疾病。"抱團養老"可能涉及分擔家務、互相照顧等問題,需要他人長期照料的老人不適合采取這種養老方式。第三,相互熟識。建議年齡相近、比較熟悉的老人"抱團養老",大家對彼此的性格、生活習慣等有所了解,一起相處更和諧。比如,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或同住一個村、社區,或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老人,可在一起"抱團養老"。

  楊萍認為"抱團養老"應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法律規范。老人應先訂立契約再成團,盡可能將各種問題考慮周全。比如,成員的日常住宿、吃穿及相關費用如何分擔,成員之間的照料義務和權利,如有糾紛如何解決等。另一方面是醫療保障問題。比如,"抱團養老"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醫院,老人突發疾病或身體不適時,是否能得到及時救治等。楊萍建議,老人應充分考慮上述問題再決定,切不可盲目跟風。

  三、思考--迫在眉睫,養老設施如何完善?

  探索新型養老模式

  隨著我國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各省份紛紛根據自身情況,不斷探索和建設新型養老模式。

  在上海的陸家嘴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第二批上海市社區"養老顧問點"掛牌。社區"養老顧問"是由政府組織實施,利用各類社會服務設施、機構和人員等資源,為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尋找養老服務提供支撐的一項便民服務工作。今年5月2日,上海首批68家社區"養老顧問"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已為萬余人次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咨詢,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老年人的廣泛歡迎。

  社區"養老顧問"可以為老年人解釋相關政策、介紹養老服務資源、推薦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項目。同時,社區"養老顧問"也起到了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優化分配、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作用。

  杭州市今年啟動了"智慧養老"綜合服務項目,為杭州市老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虛擬養老院"服務。提供的3大類13項服務分別為:一類服務主要為老人提供緊急呼叫、主動關懷、親情通話及特殊"助急"等基本服務,老人可免費享受;二類服務為推介助急、助潔、助餐、助醫、助浴、助行、助聊等生活服務,老人可享優惠價格,需自行付費;三類服務為推介所在區域政府購買服務及相關公益服務,老人無償或抵償使用。

  成都采取的是"嵌入式養老"的養老模式。"嵌入式養老"是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兩種模式上的補充和整合,即以社區為載體,以資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運作方式嵌入為理念,通過競爭機制在社區內嵌入一個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方式,整合周邊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就近提供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養老服務。

  

  上海養老顧問服務點

  國際經驗值得借鑒

  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在日本、歐美等地,約有80%的老年人口采取居家養老的模式。居家養老不必使老年人脫離原有的居住環境和社會關系,也方便子女在閑暇時照顧老人,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同時,居家養老能夠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區的資源,使養老成本大大降低。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專業服務也能使老人的生活質量得到較好的保證。

  在日本,目前形成了以家庭或親屬照顧為主,公共福利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的養老服務為輔的養老體系。日本居家養老包括訪問護理服務、日間護理服務、短期托付服務和社區貼緊型服務等類型。具體包括為老年人上門提供做飯喂食、洗澡換衣、打掃衛生等。

  日本養老服務機構可以滿足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日本主要有三類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一是看護型養老院,主要服務對象為患病或身體不便的老人,此類養老院通常與醫療機構有固定協作關系。二是住宅型養老院,主要服務對象為身體狀況正常的老人,院方負責提供提供臨時看護服務。三是健康型養老院,主要服務對象為身體健康的老人,院方負責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務,但不負責照顧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芬蘭社會衛生部制定了"使超過90%的75歲以上老人能夠獨立地在自己家中養老"的目標,為此,各地方政府的社會福利部門都要提供盡可能細致完善的家庭服務。

  以首都赫爾辛基市政府為例,其居家服務主要有四大方面,每個方面細化為若干小項,每個小項下列舉一系列具體內容。例如,在保健和護理方面列有8個小項:體檢和疾病控制、醫學護理、夜間護理和夜間醫院、健康風險防控、記憶力衰退者護理、康復期看護、牙醫護理和自我護理器械。

  這些服務通常由具有專業資格的家庭護理團隊完成。赫爾辛基全市有73個服務區,每個服務區都有2-3個護理團隊,每個團隊約有15名專業人員。護理團隊工作強度很大,平均每人每天上門服務十多次,每次服務10分鐘到半小時不等。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美國老人喜歡住在老年公寓,因為公寓環境比較安靜,還能結交新的老年朋友。規模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稱"退休社區"或"退休之家"。除了租賃房屋外,這些老年公寓還提供就餐、清掃房間、交通、社會活動等便利服務,這個也是其一大亮點。典型的設施和服務還有:醫務室、圖書室、計算機室、健身房、洗衣房、緊急呼叫系統、外出購物、組織參加社會活動等。

  

  日本養老院(圖:瞭望東方周刊)

  四、總結

  正如《人民日報》文章開篇所述:"家和萬事興,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不可輕慢。"當前我國正面臨著日益增長的養老壓力,社保體系仍有待完善,養老一事還需要借助個人與社會的共同努力。"抱團養老"模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養老問題的燃眉之急。然而新模式的成熟需要過程,就像"共享經濟"的發展一樣,相信在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扶助下,"抱團養老"的新模式能夠不斷完善自己,彌補規范性上的不足,為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央廣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最動聽的財經周刊!

  每周六、日首播9:00-12:00  重播 13:00-16:00 

  主編:王冠經濟之聲制作人/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

  主筆: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王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央廣《王冠紅人館》節目和微信公號。

  

編輯: 王夢妍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廣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抱團養老"來了,新模式能否造福銀發一族?

“抱團養老”究竟有何特點?這種模式適用于哪些人群?政府和社會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