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占GDP的比重達到32.9%。”在22日開幕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發布了《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信息化的新戰略,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包括“寬帶中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內容。
楊小偉介紹,《“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圍繞建設數字中國,明確了17項發展指標,部署了10項重大任務、16項重點工程。截至2017年底,“十三五”期間信息化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良好,重大任務和重點工程進度符合預期。其中,國內信息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數、光纖用戶占寬帶用戶的比率、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率等4項指標已經提前完成。
“當前,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楊小偉說,一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基礎技術、通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神威·太湖之光”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名列榜首。二是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2017年,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2%,4G用戶規模達9.97億。三是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推進。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整體謀劃和建設加快,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四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北斗應用與產業化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楊小偉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優先行動方向。”楊小偉表示,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為人民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信息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在15個省(區、市)、100個縣(市、區)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公布省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降低企業辦事制度性成本。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設計了我國信息化發展指標體系,對各地區信息化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天津、重慶、四川、湖北等10個省份信息化發展水平位于全國前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杜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