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將進行系統謀劃,站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把全省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在亞洲博鰲論壇期間,4月10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向媒體表示,海南將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多規合一”,主要是指按照海南“全島一盤棋”的發展思路,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國土、環保、旅游、海洋、林業、交通、水利、產業、社會事業等部門、專項規劃納入“多規合一”管理體系,避免因部門分割、區劃分割、行業分割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資源的重復低效利用,進而實現海南空間布局的合理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
“多規合一”為何首先選擇在海南
直到今天,回想起10年前村里發生的那些事,三亞海棠灣江林村一位村民依舊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那是“多么瘋狂”的日子。2007年,海南省政府批準了三亞海棠灣總體規劃。但為了獲取豐厚的征地拆遷補償款,包括江林村在內的海棠灣不少村莊開始掀起一場搶建樓房的運動。
2013年,第一財經記者曾就此事到海棠灣進行為期一周的調查發現,當地村莊所建3~5層的樓房遍地開花。因為質量差,墻體厚度不到10公分,為當地人稱為“薄薄樓”。最后三亞市采取“鐵錘行動”。其中,2010年至2013年,三亞市政府對海棠灣累計拆除違法建筑220余萬平方米。
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目前,整個海南省正在通過“多規合一”等措施對全省工作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全島一個大城市。
“他們(海南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有不少人跟我說過,‘多規合一’好,可以避免政出多門和九龍治水,有利于諸多工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到2018年,王毅武到海南島已經整整25年了。曾擔任海南省政協常委多年的他發現,和許多地方一樣,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等現象,也困擾著海南當地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員。
有些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曾向王毅武抱怨,上述現象不僅在工作上給他們帶來內耗、不作為,而且出力不討好。
“多規合一”,是海南省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
1987年,鄧小平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海南改革放開的重大決策: “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987年,海南GDP僅有200多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不到3億元。到201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62.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4億元;按當年價格算,分別比1987年增長了77.9倍、52.4倍、220倍。
“‘多規合一’,是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展開的。”多次參與海南“多規合一”有關討論會的王毅武對記者說。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同意海南省就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
“多規合一”為什么首先選擇在海南?“因為海南不僅是一個小省份,而且很年輕。因此,‘多規合一’做起來成本較低,程序較少,麻煩事也較少。”王毅武向記者分析,“如果做不好,影響也不大,做好了對于全國來說就是一個典范。”
海南在不知不覺間實現了多個率先:率先實行省直管縣體制,探索“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架構;率先實行企業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結構;率先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
在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海南率先在全國推進“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有著多方面優勢條件,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見效,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遲福林進一步分析,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國家戰略,要求海南推進“多規合一”;海南島作為獨立的地理單元,人口少,面積小,易于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科學規劃建設;海南交通、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將進一步強化城鄉、區域的有機對接,有利于全島統一規劃資源利用、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海南行政層級較少為進一步打破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實現“多規合一”,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市縣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
“一張藍圖干到底”
談及海南的下一步改革,遲福林說,“多規合一”改革的核心是創新體制機制,重在按照“全島一個大城市”的思路,加快推進規劃管理體制、行政體制與行政區劃體制、資源價格體制、生態保護體制、服務業開放等體制機制創新,以激發企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除資源利用的行政分割和地區壁壘,聚集市縣協調發展的合力,形成海南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此前,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長期探索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規劃不統一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方重復建設,產業單一、資源浪費;有的地區基礎設施不足,發展機遇不能落地;有的部門行政審批手續仍比較多,行政效率較低;還有各種規劃“打架”,管理不規范,阻礙了發展。
上述海棠灣案件便是管理不規范、規劃不統一等因素造成的后果。“管理太不規范了。”回憶自己經歷的整個開發過程,海棠灣某村一位村干部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海棠灣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征地管理混亂,致使搶建、擴建現象泛濫,而一些工作人員的裁量權過大,以及缺乏監督等因素,都為一些不法商人拉攏公職人員,用金錢打通征地補償各個環節開了綠燈。
以問題為導向,破解制約海南發展的瓶頸,實現多種規劃的統籌銜接,統籌協調全省發展,成為海南全省上下的共識,并被寫進了201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此啟動了“多規合一”工作。
怎么才能“多規合一”?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先例可循。海南從問題出發,2015年9月底《海南省總體規劃綱要》一發布,各種意見建議就像雪片一般飛來。
在各種有關“多規合一”的討論會中,王毅武發現,絕大多數參會者都贊成海南要進行“多規合一”。
過去3年來,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迅速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基本形成了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體系、土地利用、林地保護利用、海洋功能區等多個空間規劃的統籌,并形成數據平臺,確保了全省發展只有“一張藍圖”。
“一張藍圖干到底”在海南已經形成了共識。 “通過‘多規合一’改革創新,形成了全省上下共繪發展藍圖的整體合力,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改革紅利。”劉賜貴此前在媒體采訪時表示,海南注重各項配套改革同步推進,創造了許多鮮活的改革經驗。
在這一張藍圖上,3.4萬平方公里陸域和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統籌規劃,海南從陸域面積最小的省份一躍成為疆域大省;梳理化解了72.1萬塊、面積1587平方公里的重疊圖斑,消除了各類規劃之間“打架”的矛盾;劃定主體功能分區和生態保護紅線、林地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開發邊界線等十余類控制線,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科學格局;限定各市縣城鎮、旅游度假區、省級產業園區、鄉村、基礎設施等開發邊界,統籌優化城鄉發展、產業、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多規合一”指引海南走上堅守生態底線、有序開發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幾乎每年冬天,我們一家都會去海南。海南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燦爛的陽光,還有清新的空氣和蔚藍的海洋。”一位北方游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希望看到海南的生態環境一直好下去,這樣我們以后都可以去度假。”
生態是海南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遲福林說,按照中央要求,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以開放改革形成綠色發展與綠色生活的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闖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利用海南陸海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加快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