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型客機C919即將首飛 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受益?
這架大飛機還串起了國內完整的飛機制造產業鏈——200多家企業、 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研制,70家企業成為C919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 有中航工業、寶鋼等國字頭的央企,有專注于裝備制造的民企,還有GE、霍尼韋爾等國際巨頭的身影,同時C919還是新材料、新技術集中運用的集大成者。
中國商飛公司5月3日發布消息稱,綜合各方面因素,國產大型客機C919將于5月5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如天氣條件不具備,則順延。
據新華社報道,從2007年2月國務院批復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到2015年11月2日C919總裝下線,再到2017年5月5日首 飛,科研人員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 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C919總裝下線之后,項目在系統集成試驗、靜力試驗、機上試驗、試飛準備等幾條主線穩步推進。為準備首飛,C919已完成118個試驗項目,經歷了包括低滑、中滑、高滑在內的21次滑行試驗,并于2017年3月通過專家技術評審,4月通過放飛評審。
關于首飛日期的選擇,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賀東風此前表示,何時首飛將取決于各方面條件,包括天氣狀況、飛機和機組的狀態等。
C919作為著眼于最主流的航空運輸市場(150座級),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準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制的干線飛機,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關注。 目前,C919大型客機擁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23家國內外用戶,訂單總數570架,其中包括美國通用電氣租賃(GECAS)等國際客戶。
這架大飛機串起了國內完整的飛機制造產業鏈——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研制,70家企業成為C919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 商, 有中航工業、寶鋼等國字頭的央企,有專注于裝備制造的民企,還有GE、霍尼韋爾等國際巨頭的身影,同時C919還是新材料、新技術集中運用的集大成者。
國外的GE、Honeywell、CFM等飛機制造領域的跨國巨頭,也成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不過,他們都要與中國企業合資,組建了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
主體部分中國造:中航工業挑重擔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C919機體結構分解圖,中航工業集團承擔了C919飛機大部件的主要制造任務。
比如,機頭由成飛公司制造,前機身和中后機身由洪都集團制造,機翼由西飛公司制造,后機身和垂尾由沈飛公司制造,前、主起艙門由哈飛公司制造。
在這些主要供應商中,西飛、沈飛、成飛都屬于中航飛機(000768.SZ)旗下公司。中航飛機一名管理層告訴記者,此前,中航飛機的主要收入來源 還是殲、轟系列軍機,然后是從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處獲得零部件轉包生產,民機業務的占比還很小,主要是新舟60飛機的國內外客戶交付帶來的收入貢獻。 不過,公司一直在加大民機產品的開拓,目前已經為國產大飛機的大部件生產配備了專門的廠房、生產線、工人和團隊,具備了為大型飛機配備的相關制造技術和管 理能力。
而除了中航工業集團,民營企業也在國產大飛機制造中分了一杯羹。比如C919FEIJI D RAT艙門就是由一家名為“西子”的民營公司提供,這家以裝備制造為主、跨行業經營的綜合型企業集團,與江蘇一家生產汽車燈具的民營企業彤明公司,成為入 圍國產大飛機主要供應商中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
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西子聯合”)是一家以裝備制造為主、跨行業經營的綜合型企業集團,旗下產業涵蓋電梯、電梯部件、立體停車庫、起重機、鋼結構、鍋爐、航空、商業、房產、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西子聯合一名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西子聯合成為中國C919大飛機項目的一級機體結構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目前,西子航空板塊已擁有浙江西子航空、沈陽西子航空、浙江西子航空緊固件等三家公司。
其中,浙江西子航空除了供應中國商飛C919項目APU門、RAT門,還為龐巴迪宇航Q400飛機供應零部件;為美國普美B777、B787、A330飛機供應數控機加零件等。
而彤明公司則是江蘇民營企業彤明車燈有限公司與英國中輝投資集團的合資企業,由彤明車燈有限公司控股,此前主要生產“彤明”牌高檔汽車燈具,“文 煦”牌汽車內、外飾件,產品主要覆蓋轎車、大客、皮卡、SUV、重卡、輕卡等系列,主要配套的汽車廠商包括一汽、鄭州日產、奇瑞、昌河等。
核心系統有外援:外資用技術換市場
一名飛機制造行業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一般機體大部件在整個飛機的造價中占據40%左右的價值,而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則是飛機最為核心的兩個系統,這 兩個系統的價值量,在飛機的造價中也占到了40%左右,而這兩個核心系統,目前均有GE參與。早在2011年,GE就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了組建一家航電系 統合資公司,當時,GE的付出可謂不小。這是GE第一次在航空制造的核心領域與中國企業組建平股公司,并會把其民用航電業務整合進合資公司。而其他外資航 電企業由于顧慮核心技術和商業利益,大多不愿在與中方的合資上放棄控股權。
而在合資公司正式簽約前,兩家公司已經聯合行動,獲得了正在研發的國產大飛機C919的部分航電系統訂單。此外,GE和法國賽峰集團各持股50%的CFM國際有限公司,還被選定為C919飛機的發動機供應商。
由于航電系統的科技含量較高,長期以來,民用航空電子產業在國際合作方面的推動都相當困難,如何平衡合資公司與股東雙方母公司旗下原有航電公司的利益,以及技術共享的程度,都是談判的難點。
而此次中航工業與GE成立合資公司后,雙方的母公司都放棄了部分航電系統的研發、制造、銷售和售后業務。尤其是GE公司,將民用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 系統(IMA)業務和相關管理流程、適航體系都整合進了合資公司,合作的范圍和模式可謂空前。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美合作最為深入的一 次,因為其中還包括共享一些機密核心技術。
除了GE,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也與博云新材(002297.SZ)合資成立了霍尼韋爾博云航系統(湖南)公司,為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項目提供機輪和剎車系統。
霍尼韋爾將為C919項目中的四大系統提供部件,包括電傳飛控、輔助動力裝置、機輪剎車及精準位置數據的慣性基準系統。前三個系統都需要霍尼韋爾與 中方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進行研發生產或集成,與之合作的中方企業分別是中航工業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哈爾濱東安發動機公司和博云新材。
此外在上海浦東新區,還有一家為大飛機配套制造“血管系統”的公司——伊頓上飛(上海)航空管路制造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商飛公司的首家合資公司,由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和美國伊頓公司下屬伊頓(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