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投資、通關便利化,服務業開放等多項先行舉措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新一批自貿試驗區掛牌日益臨近,已有的4個自貿試驗區新一批復制推廣的經驗也將很快發布。2017年,自貿試驗區紅利在全國擴圍將成為重頭戲,考慮到各地發展不均衡,分布于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將成為承接載體,率先分享開放創新帶來的紅利。
這也意味著,近年來持續探索轉型升級之路的國家級經開區即將迎來新的使命。經開區始于上世紀80年代,并于9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進程快速發展壯大,是我國對外開放成功的典型案例。目前,在我國總共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中,江蘇省有26個,為全國數量最多,浙江、山東、安徽三省緊隨其后,分別有21個、15個和10個。
業內人士稱,經開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貿易投資、政府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要素稟賦比較好,功能、平臺、體系等比較完備,也建立了一批成熟的量化指標等抓手,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比較好落地、可評估。“畢竟全國情況千差萬別,還是要選擇一些發展比較好、要素集中度好的區域作為平臺和載體。”
據了解,自貿試驗區新一批復制推廣的經驗正在加緊梳理,主要圍繞投資便利化、貿易通關便利化、擴大服務業開放等方面。
“除了率先在經開區推廣之外,自貿試驗區可復制推廣的經驗還會考慮加大在中西部地區 ‘傳經送寶’的力度。”業內人士表示。
推進方式則會結合實際情況幾條線并行推進:例如,對于跨部門的試點創新,將由商務部報請國務院以文件形式下發;只涉及某一個部門的就在部門職責范圍內推廣;還有一些好的實踐則以最佳實踐案例的方式發布。
經開區率先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也是考慮到經開區自身轉型升級的需要。
業內專家指出,近年來,伴隨改革開放向深入推進,經開區面臨的要素資源減少導致的發展空間不足、產業競爭優勢不突出、外貿外資質量有待提高、行政管理體制能效減弱等諸多問題開始顯露。包括經開區在內的各類園區也已經到了迫切需要轉型升級、重構發展定位的階段。尤其是要轉變改革開放之初,依靠稅收等政策優惠招商引資的手段,從“政策洼地”轉向“制度高地”。
廣州開發區政研室主任陳永品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開發區已經多次派人到自貿試驗區學習調研,研究梳理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和創新政策,明確學習借鑒自貿試驗區政策的主要方向和重點領域。
據介紹,“直接復制——修改復制——自我創新”正是廣州開發區學習借鑒自貿試驗區的思路,具體而言,一是自貿試驗區已實施并直接適用于開發區的政策;二是因范圍過廣、層次過高而難以短時間內普及的部分政策,借鑒創新點,采取縮小范圍等適當修改的方式增加可行性;三是創新提出開發區需要而自貿試驗區并未詳細規定的政策。
在陳永品看來,借鑒自貿區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放眼未來,學習自貿區的理念和制度創新,此外還要結合當地特色,廣州開發區以高端制造業作為發展方向,因此,在政策借鑒上要突出廣州開發區特色,側重于強化高端制造業的優勢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把開發區打造成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和生活便利化的新型城區。
蘇州工業園區于2015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區域,此后又在2016年獲批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蘇州工業園區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園區將復制疊加自貿區政策,全面提升綜合競爭新優勢。據介紹,在發展創新型產業方面,園區正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等新興產業,以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助力產業結構深度轉型。
自貿試驗區紅利已經在多地初步顯現。例如,青島市從2015年圍繞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金融制度創新、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五大領域共42條內容,開展試點推廣。截至目前,42項改革事項基本落地39項,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剩下的3項。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自貿試驗區戰略重心會轉向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復制,既包括在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韓、中澳自貿協定談判等方面的“向外復制”,也包括“對內復制”,即在自貿試驗區周邊等區域復制和依托開發區、保稅區、新區等園區復制。在白明看來,國家級開發區從1984年開始設立至今已經過去33年,園區復制條件最為成熟,可以依托園區實現更大幅度的開放,使我國開放紅利整體擴圍。(記者 孫韶華 實習生 成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