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稱中國空氣污染危及嬰兒大腦發育
2014-03-20 12:1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3月20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的空氣污染可能會導致兒童出現遺傳性變化,致使學習和記憶能力較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重慶醫科大學在重慶市銅梁縣進行了一項研究。2004年,當地一家燃煤電廠關停。研究人員發現,相比電廠關停后出生的嬰兒,那些母親曾暴露在環境污染中的嬰兒的臍帶血中某一蛋白質明顯過低,而這一蛋白質對于兒童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導致這些兒童在兩歲時接受的測試中表現出較差的學習、記憶能力。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唐德良表示:“當我們比較電廠關閉前后出生的兩組嬰兒時,我并沒有意料到會出現這么明顯的區別。這也顯示出環境政策會對當地居民產生多么大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10月表示,室外空氣污染可能導致肺癌的發生,并且增大罹患膀胱癌的風險,該組織也首次將空氣污染物列為致癌物。
2004年5月,銅梁縣關閉了這座電廠,更換為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系統。研究報告顯示,運行期間,這座電廠是該縣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來源,排放物達到每立方米空氣2000微克顆粒,是美國排放標準的八倍。這座電廠還曾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重金屬物質。
在知悉電廠將要關閉的消息后,研究人員分別在2002年和2005年招募了150多位孕婦,收集了分娩時的臍帶和母體血液,隨后等到新生兒成長到兩歲時進行了神經發育評估。
相比2005年出生的兒童,2002年誕生的兒童的頭部尺寸較小,并且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也遠遠低于2005年的小組,而這種蛋白質關系到兒童的神經認知發展。
研究顯示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母親置身于環境污染中的話,發育中的胎兒也會受到污染的有害影響,而這時恰恰是胎兒大腦、心臟等器官細胞開始成長的時候。達特茅斯學院的病理學教授包黎明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污染對胎兒造成影響的機制。包黎明表示:“基因突變會傳承下去,造成長期的影響。如果細胞損壞的話,將很難逆轉。”
編輯:胡立善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