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解釋為何2013年錢緊 將完善調控模式
2014-02-10 10: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說兩句 分享到:
為什么2013年在廣義貨幣M2數量龐大的同時市場上會感到所謂“錢緊”。央行在2013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給出了解釋:這是金融創新加快發展、債務融資較快擴張、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以及開放宏觀格局下國際資本流向反復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作為資金價格的市場利率,其變化是流動性供求相互作用和平衡的結果。2013年6月份貨幣市場出現了一次較大的波動。這與市場傳聞擾動、企業稅收集中清繳、端午節假期現金需求、外匯市場變化以及商業銀行半年末指標考核等多種因素疊加有關。從更宏觀和整體的視角看,則反映了過快增長的流動性需求與適度供給之間的“沖突”。
得益于堅定實施總量穩定的政策取向,2013年前幾個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偏快的勢頭得到控制,全年趨近于預期目標,下半年一度趨于上行的通脹形勢初步穩定下來,對抑制全社會債務和杠桿水平的過快上升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下半年以來,金融機構貸款過快投放、同業業務加速擴張和期限錯配等問題均有所改善。
其次,市場利率變化加大,也與流動性總閘門調節作用增強的大背景有關。貨幣政策對貨幣信貸的引導和調節是常態,之所以2013年以來會更多集中反映在市場利率的變化上,則與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加快有關。
實際上,銀行的資產擴張以及表外的諸多金融產品創新,都直接或間接需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礎貨幣)的支持。各類融資活動越活躍,就越是會消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從而導致對流動性(基礎貨幣)的需求上升。負債結構和期限結構的復雜化,也會導致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的變化更為敏感。
反過來理解,隨著金融創新加快、金融產品更趨復雜,要控制住全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條件,就需要更多依靠銀行體系流動性這個“總閘門”來發揮作用。而當流動性這個閘門開始對融資過快擴張起調節和制約作用時,就會以作為流動性價格的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表現出來,數量和價格的聯動趨于上升。這意味著市場利率對于經濟形勢和供求變化的反應會較以往更加充分,需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動,由此起到引導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主體行為的作用。
第三,利率市場化推進、經濟結構性因素和開放環境下的外溢影響也是影響流動性的重要因素。
為防范“錢緊”的現象再度出現,央行強調,下一階段,將一步完善數量、價格和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調控模式,更好地把握流動性管理和利率變動之間的平衡,發揮好調節和引導預期的作用。
編輯:徐婷婷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