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懼壓力深挖互聯網金融資源走平臺戰略
2015-07-09 14:38:0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7月8日電(魏倩) “銀行確實面臨極大的壓力,為適應趨勢,都在做一些產品和渠道的創新。”7月7日,分管零售業務的浦發銀行副行長姜明生對記者坦言道。浦發銀行當日宣布推出“SPDB+”互聯網金融平臺,將串聯和整合集團內銀行內銀行、基金、信托等資源,提供與線下無差異的服務。自銀行借助互聯網金融轉型以來,除了初期相繼推出“寶”類產品、微信銀行等外,平臺戰略趨勢明朗,據本網記者梳理,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宣布推出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其中一些銀行是數個平臺交叉進行。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力挺互聯網金融,要求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勵互聯網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的融合創新。
平臺戰略漸次清晰
在互聯網公司各種“寶“類產品等沖擊之下,近兩年來各大銀行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從微信銀行、移動支付、P2P、直銷銀行到電子商務等都有涉及,試圖找到理想的商業模式與切入點,不過到今年平臺+品牌提法愈加明確。早在2013年,就有銀行高管指出,互聯網金融未來將是一個平臺戰略,從銀行來說就是圍繞支付、理財以及融資來展開。今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首次對外詳細公布了“三大平臺+三大產品線”的總規劃,以工銀融e購、工銀融e聯、工銀融e行三大平臺來對應支付、融資以及投資三大產品線。而浦發銀行此番推出的“spdb+”戰略,將打造“一個平臺、服務三類客群、構建三種服務模式、形成三個產品特色“。
梳理來看,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動作大多推出多個產品、平臺,尤其大型銀行多推電子商務平臺,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如何吸收互聯網思維,對銀行現有的網絡金融服務產品和渠道進行整合升級才是重點課題。從浦發銀行此次舉措來看,銀行互聯網金融思路正從單項產品創新向打造整體平臺服務模式創新轉變。姜明生昨日告訴記者,“我們希望搭建的是集團平臺,能夠在浦發金融版圖內實現客戶共享,產品互通,系統互聯,內外互動”。民生銀行的策略也是籌備建立公司網絡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計劃之一就是將金融產品打通,通過從單一金融產品到綜合金融服務客戶體驗的提升,爭奪入口。
據報道,工行接下來的布局也可能是將上述產品、平臺進一步共聯共通。6月,工行已在內部架構上稍作調整,成立統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專職部門。浦發銀行目前尚無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獨立運作的打算,由電子銀行部統一牽頭推進。
互聯網金融重增量還是體驗?
互聯網金融有獲客成本低、客戶體驗好、注重長尾客等優勢,不過整體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對銀行來說,外部面臨市場利率化等,內部亦需突破轉型等壓力,全力布局互聯網金融轉型方向沒錯,但目前階段到底是為銀行帶來業務增長量還是增加存量客戶體驗?昨日,剛剛回歸就任浦發銀行行長一職的劉信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還是在填補傳統銀行的空白,包括客群和服務空白。
浦發銀行計劃把線下業務搬至線上,還將公司客戶和同業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也將逐步融入其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姜明生告訴記者,潛在的低頻大額信貸是業務新增長點。“比如單筆20萬貸款,過去這類業務在傳統線下不太好做。而銀行客戶正在朝下衍生,從線上銀行服務這類客戶是非常好的手段”。
劉信義介紹,以浦發為例,存量業務要互聯網化,在“客群交叉地帶”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根據大數據做定制化服務,并發揮資金成本、資本、風控等優勢,利用有基金、(未來)有信托的集團化優勢形成特色,向交叉領域滲透。
目前各家銀行互聯網金融“貢獻”還待挖掘,表現之一是用戶規模有增加,但是活躍度并不理想。比如2014年中國平安互聯網金融用戶規模達到1.37億,不過年活躍用戶只有6925萬。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今年初指出,在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過程中,銀行業面臨挑戰,比如客戶需求、技術變化日新月異,創新產品和業務層出不窮,銀行需要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尋求平衡。
編輯:宓迪
關鍵詞:銀行;互聯網金融;壓力;民生銀行;浦發銀行
2015-07-09 09:10:57
2015-07-07 08:30:00
2015-07-06 09:3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