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豐收時。在喜逢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湖南省湘潭縣中稻已陸續成熟進入收獲期,晚稻長勢良好,豐收喜慶的氣氛撲面而來,鄉間田野一派好“豐”光。

聽!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豐收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湘潭縣青山橋鎮松柏村一簇簇沉甸甸、金燦燦的稻穗鋪滿了稻田,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豐收畫卷。

沉甸甸、金燦燦的稻穗鋪滿了稻田(郭智珍 供圖)

“今年中稻產量還可以,長勢也喜人。”青山橋鎮模范種糧大戶王芳菲說道。8年來,從“小農戶”到“種糧大戶”,王芳菲在摸爬滾打中逐漸掌握規模種田的竅門:優選品種、精準肥料、防控病蟲、機械生產,就能實現糧食穩產增收。

在湘潭縣松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倉庫,運糧車正源源不斷地將稻谷運進來。“我們烘干中心每天處理近50噸稻谷,預計要忙到10月底收割季結束。”王芳菲介紹道。

風吹稻浪,滿目金黃。豐收的喜悅,在賬本上也體現得實實在在。談起今年的收成,王芳菲十分高興。她算了一筆賬:今年種植雙季稻500余畝,預計產量能達到400噸,全年收益大概在30萬。

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力保糧食穩產增收

受7月底汛情因素影響,讓湘潭縣今年的農業生產面臨多重挑戰。不懼考驗、克服困難,全縣上下統籌防汛抗災和農業生產,抓好農業生產自救,加強災后田間管理,扎緊“米袋子”,端牢飯碗,實現穩產增產,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湘潭縣種植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宋艷華介紹道,雖然今年湘潭縣遭遇罕見的汛情,但大家積極主動開展生產自救,保障了糧食穩產。“在汛期結束后,湘潭縣農業農村局迅速安排相關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向受災農民發放防疫農藥和新苗種子,并撥付專項資金,積極幫助農民恢復生產、減少損失。”宋艷華說。

村民在收稻谷(郭智珍 供圖)

今年,湘潭縣中路鋪鎮石獅村的稻田雖然也受到汛期影響,但得益于近年來村里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加之精選優質、高產品種,實施良種良法,又有技術專家上門指導,不到一個月時間,地里又恢復了一派生機。

“現在購置插秧機、烘干機,可以享受貼息貸款,利息能回補50%,有了這個政策的支持,減輕了我們不少負擔,我們種糧也更有積極性了。”王芳菲說道。惠農政策的持續加碼,也讓農民生產更有勁頭、更有希望。近年來,湘潭縣加大農機設備和早、雙季稻補貼優惠力度,農民也實實在在得到了優惠。

科技賦能,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翅膀”

選良種、施良法、種好糧,豐收的喜悅離不開農業科技支撐。近年來,湘潭縣通過構建“機械化+智能化”病蟲害防治體系,全力保障農作物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湯勇洪是云湖橋鎮飛欄村的種糧大戶,他說,今年流轉了160畝地種中晚稻,預計可收稻谷180多噸。“以前水稻都是人工收割,耗時久、成本高。現在插秧、收割全程機械化操作,方便又省力。”湯勇洪說。

無人機飛防加強水稻管護(郭智珍 供圖)

科技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助力水稻豐收。為防治晚稻種植免受病蟲害困擾,湘潭縣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利用無人機飛防加強水稻管護,助力水稻增產增收。

智能監測、實時監控、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蟲情圖像自動信息采集……“以前我們進行蟲情監測的時候,都是到監測點去取蟲,然后人工進行分類、統計,現在這個系統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將我們田里監測到的各種蟲害分類統計,直接上傳到后臺系統。”湘潭縣植保植檢站相關工作人員說。

目前,湘潭縣內蟲情監測點共有四個,通過科學布局,主要監測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的病蟲害情況,植保部門根據系統數據、田間調查數據、歷年病蟲發生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向各鄉鎮、相關部門、種植主體發布病蟲情報,科學指導防控,確保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科技力量的不斷壯大,農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正為湘潭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增添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郭智珍 陳嘉倫)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