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道路通,百業興。以“四好農村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連接萬里河山,為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客流物流,帶動鄉村整體面貌發生巨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興路。央廣網特別推出《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系列報道,沿著“四好農村路”,訪村落、進田園、看產業,探尋鄉土文脈,縱觀發展變遷,與您一起感受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央廣網長沙4月19日消息 四月金井,春茶吐翠。沿著茶產業路駛入湖南省長沙縣金井鎮湘豐茶園,撲面而來的不僅是清新的茶香,更有一派繁忙景象:滿載茶鮮葉的貨車穿梭往來,將春天的第一抹新綠送往加工車間。
金井鎮的茶產業路穿過茶園(央廣網記者黃珂嵐 攝)
“過去這條路可沒這么熱鬧。”湘豐茶業茶園負責人馬放回憶道,“十幾年前,鎮里只有一條土泥巴路,茶葉運輸得看老天臉色。遇上下雨天,車輪陷進泥坑,一耽擱就是大半天!”金井鎮因一口宜于泡茶的古井得名,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但交通瓶頸曾長期制約著產業發展。
轉機出現在2014年。長沙縣交通運輸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對茶產業路進行全面提質改造。如今,6.5米寬的瀝青混凝土公路如同一條黑色緞帶,蜿蜒在萬畝茶園之間。
依托金井鎮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金井各大茶廠將產業鏈條延伸至周邊鄉鎮及湖南省內多個地市州,形成了涵蓋茶苗繁育、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茶文旅融合、茶機裝備制造和產業園區運營的完整產業鏈。
制茶車間內,標準化全自動生產線有序運轉(央廣網發 吳杰 攝)
“這條路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模式。”馬放介紹,“機械化設備進得來,產品出得去。我們的茶葉暢銷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并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茶產業路沿線聚集了35家企業,年總產值近10億元。沿著這條產業動脈,記者看到了一幅生動的鄉村產業圖景:路的一側,湘豐茶業的智能化加工車間里,茶鮮葉正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完成蛻變;茶產業路的終點——三珍虎園迎來一撥撥游客。
落戶金井鎮以來,三珍虎園經過十余年的科學繁育和保護發展,虎群數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從最初的8只發展到如今200余只的規模,成為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繁育技術最成熟的虎類保育基地。
游客在三珍虎園觀虎(央廣網發 吳杰 攝)
近年來,為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長沙縣交通運輸局和金井鎮對連接湘豐茶園與三珍虎園的3.5公里公路實施提質改造工程。“虎園現在的游客量比修路前增加了一倍以上。”三珍虎園負責人鄧玉玲說。
這條“茶虎路”串起了茶園與虎園,更連起了村民的致富希望。路旁的“劉記柴火土菜館”老板劉勝球正忙著招呼客人:“現在一年能掙五六萬元,比外出務工強多了!”沿著茶產業路,游客可以上午在茶園體驗采茶,下午到虎園觀虎,一條集生態、文化、休閑于一體的農文旅路線逐漸成形。
監制:陶玉德
統籌:安琪 王宇晨
記者:黃珂嵐
視頻:黃珂嵐 吳婉沁
鳴謝:長沙縣交通局 長沙縣金井鎮政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