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在春耕,雨水節氣過后,在鄉野田間春耕備耕繁忙的景象里,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陳家橋鎮蔬菜基地的鄉親們往來忙碌著,翻耕、育苗、移栽、培植……一座座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的蔬菜大棚,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陳家橋鎮現代化農業蔬菜綜合產業園(北塔區委宣傳部 供圖)
“3號棚,水分94.4,溫度16.4,棚內光照0.9LUx……” 在陳家橋鎮現代化農業蔬菜綜合產業園里,一部手機就可以種出質量好、口感佳的蔬菜瓜果,只要輕輕一點,自動灌溉、水肥一體化設備就會開始工作。
據湖南咼氏老農民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劉沅培介紹,為更好地種菜,該大棚里安裝了很多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光照、溫度、濕度等信息,并同步傳到大數據平臺;平臺根據設定好的參數,就能自動進行管護!坝辛舜髷祿腔燮脚_,勞動強度低了,管理精度高了,菜也種得越來越好了!
“我們現在搞的都是大棚種植,它跟傳統的露天種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用再看天氣了,這樣就有一個好處,可以延長春耕的時間,我們從去年12月份就已經開始種植春季作物了,時間可以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其間我們會陸續種植西紅柿、辣椒、茄子、黃瓜等作物。”湖南咼氏老農民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林韜介紹。
辣椒大棚里,工人們正在翻土,為種植新一期的辣椒苗做著準備。而除了傳統的土培之外,這里還有水培蔬菜,大概四十天前種下的生菜,現在已經可以采摘了,一個星期前種下的種子也長出了綠綠的小苗。
像這樣的規模化蔬菜基地,陳家橋鎮不止一個,近日,賀井村也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翻土、播種。
“通過考察,還有一些市場調查,我感覺這個蔬菜,應該可以作為我們村里面的一個發展產業,然后我就想了村里面今后的一個整體的產業出路,就是圍繞‘餐桌上的賀井’來做文章,發展產業!闭f起未來的發展,北塔區陳家橋鎮賀井村黨支部書記鄧珍強滿是期待。
目前,賀井村的120畝蔬菜基地,建有106個標準化蔬菜大棚,帶動了30余名村民就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40萬至50萬元。
抓春機,搶農時,蔬菜基地這派充滿生機的景象,正是鄉村蝶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陳家橋鎮在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的推動下,用“菜籃子”富了“錢袋子”,“蔬”寫下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圖景。下一步,陳家橋鎮將持續優化各項服務和保障措施,全力推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易敏 吳思成 鄧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