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又恰逢建黨100周年。

開局關系全局,江漢區將以建設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區為引領,勇當武漢“五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站在新起點,謀劃新發展,實現新目標。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江漢區將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今起,湖北日報推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江漢巡禮”專欄,在這里,感受江漢力量。

以新華路——建設大道“金十字”為核心的武漢金融街,涌動著連接城市發展血脈的金融資本。在這里,20多棟稅收過億的高端樓宇,200多家金融及其衍生、配套服務機構,正在形成武漢市乃至湖北省規模最大的資本集聚地。

疫情防控期間,江漢區金融業依然呈現出較強韌性。2020年,該區完成金融業增加值339.18億元,實現金融業稅收74.46億元,居全市第一。

“強力推進武漢金融街建設,增強金融業板塊輻射作用,加快構建華中地區現代金融服務和資本高地,勇當武漢市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排頭兵。”新年伊始,武漢市發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動員令,江漢區委主要負責人立下軍令狀。

“定制樓宇”釋放金融集聚優勢

“位于CBD轉角處,奪目顯眼;400個停車位,辦公、商談業務更加便利。”3月9日,喬遷了一個多月后,招商銀行武漢分行相關負責人談起新大樓,仍贊不絕口。

這是江漢區為企業“量身定做”的“定制樓宇”之一。自金融機構選址落戶,大到樓宇規劃設計、產權證辦理,小到門牌號碼申請、天然氣管道購置,江漢區多部門聯動,事無巨細幫辦代辦。“十三五”期間,江漢區成功開建6家金融機構“定制樓宇”。

筑巢引鳳,是江漢區搶占金融業制高點的先手棋。1997年,江漢區在武漢市率先提出建設現代商貿金融區。20多年來,建設大道兩旁寫字樓陸續拔地而起,“武漢華爾街”實至名歸,激活創富熱土。

截至目前,江漢區共有65家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占武漢市比重超過38.01%。轄區內的“武漢金融街”,是全省唯一的“省級金融業集聚發展示范園區”,平均每10米就有一家總部金融機構。

靠硬件吸引企業,靠服務留住企業。江漢區發揚“店小二”精神,除跑腿辦事外,主動“噓寒問暖”“輸灌活水”。例如,對金融總部機構給予落戶獎勵,為重點金融機構解決停車難、職工購房、子女就學等實際訴求。

厚植集聚優勢,讓疫情之下的江漢區金融業生態逆勢上揚。去年,江漢區金融業稅收占該區重點企業稅收的比重46.18%,占全市金融業稅收32%。金融利潤和財稅收入等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金融市場主體規模和金融財政密度位居湖北省、武漢市最高水平。

開源補鏈,讓金融服務“后顧無憂”

3月初,位于江漢區云飛路的深圳證券交易所湖北資本市場培育基地傳來消息,由該公司參與發起的華中區域首支、總規模100億元的湖北新舊動能轉換ETF基金有望今年獲批。

去年,湖北新舊動能轉換ETF指數順利獲批,系全國唯一一家以省份簡稱命名的指數。作為推進湖北疫后經濟重振的重要抓手,湖北新舊動能ETF基金可引入大量中長期資金投資我省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股權流動性,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質量。

近30年,資本市場像一塊磁鐵,讓資本力量在上海金融高地陸家嘴迅速積蓄并擴大。“十四五”開局之年,江漢區對標先進提出,優化企業上市培育機制,發力區域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產業鏈,全年篩選不少于4家“金種子”“銀種子”上市后備企業。

為鼓勵轄區內優質企業上市,江漢區發布境內上市400萬元、境外上市300萬的獎勵政策,標準領先全市。該區還將依托深交所湖北基地開展“上市一對一”等上市專項輔導、投融資對接、金融產品創新等優質服務;創新投融資審批流程,爭取更多創投機構、天使基金落戶。

金融是血脈,經濟是肌體,兩者共生共榮。去年以來,江漢區打通“政銀企”溝通障礙,有序推進“漢融通”等中小企業服務合作平臺對接,緩解流動資金壓力。據“漢融通”平臺統計,江漢區已有3180家企業入駐,成功對接融資總金額67.12億元,總金額排名為武漢市中心城區第2名。

營造“熱帶雨林式”金融生態環境,離不開“最強大腦”。江漢區創新推出引才用才留才“政策包”。每年,該區政府投入資金為轄區金融企業高管、創業就業大學生購買綜合人才保障保險。去年,相關政策惠及全區3800名金融高管、6.8萬名新進大學生就業者。(來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倩倩 通訊員 朱素芳 陳雪)

編輯:張迪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