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武漢市新洲區(qū)舉行問津碑林開碑儀式,歷經數年建設,千年問津書院迎來了問津碑林的全面落成,問津文化再添厚重一筆。

問津碑林是以問津文化為主題的碑林。該碑林是新洲區(qū)委、區(qū)政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打造問津文化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文化項目,該項目于2019年9月啟動。

問津碑林

問津碑林占地面積800平方米,立碑石18塊。碑刻文選自清光緒版《問津院志》詩文16篇。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為問津碑林題寫主題碑文。碑刻文系邀請張旭光、劉洪彪等全國著名書法家書寫。其中的12塊明、清碑記鐫刻,由江西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鐫刻傳承人刻寫;6塊唐、宋、明、清詩賦碑,由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吳和平雕刻。

新洲區(qū)文旅局負責人介紹,碑石自秦代出現以來,經兩漢后迅速流行。作為記錄歷史、傳承文明、資鑒后人的重要載體,碑林具有寶貴的歷史底蘊與人文價值。一方面,碑林是研究歷史最直觀的教科書,是科學發(fā)明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碑林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燦爛與厚重,為文化發(fā)展提供了精神指引與精神動力。問津碑林的開碑,給問津文化添上了厚重的一筆。

據了解,問津書院是全國唯一以“孔子使子路問津”典故而命名的書院,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市新洲區(qū)舊街孔子河畔。問津書院始建于西漢年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上曾與岳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問津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新洲民間已自發(fā)恢復起祭孔典禮儀式,問津書院也成為人們追慕先賢、勵志向學的課堂。(劉慧 蘇娟 張凡)

編輯:朱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