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呂作武

  2月5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通報,交通運輸部日前下發通知,正式批準武漢等34家單位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武漢市高度重視交通強國建設工作。《中共武漢市委關于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將“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城市”列為當前及以后武漢交通運輸工作目標指引。

  目前,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已編制完成《交通強國建設武漢市試點實施方案(初稿)》(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多方協同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構建、城市智慧交通車路協同創新應用等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任務。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著力構建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長江中游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綜合交通網,加快建設航空客貨雙樞紐、鐵路綜合節點性樞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力爭用1年到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用3年到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

  構建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

  力爭“十四五”期間國際航點達到80個

  2月4日,滿載400余噸液晶顯示器、隔離衣、手術衣等物資的X8015次列車駛往德國杜伊斯堡,這是武漢吳家山站今年春運以來開出的第5趟中歐班列。

  2月3日,南航CZ8001航班搭載36.2噸貨物從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加拿大多倫多,這是南航在漢執飛的第四條“客改貨”洲際航線。

  “2019年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航線共63條,國際及地區航線覆蓋范圍更廣闊。武漢港口發展基礎優良,湖北省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和80%的集裝箱運輸通過武漢港實現。中歐班列(武漢)直達歐洲腹地,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武漢已基本形成航空、水路、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的國際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具備試點內陸開放型國際綜合運輸大通道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條件。

  《方案》提出,通過1年到2年時間,武漢天河、鄂州花湖兩大機場實現運營合作對接。建設中部地區樞紐港,實施水鐵聯運二期工程,實現新增120萬標箱運輸能力。通過3年到5年時間,天河機場通航城市達220個,國際航點達80個。武漢新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00萬標箱。武漢鐵路國際運輸通道開通20條路線,輻射50個國家。

  推進全域公交一體化建設

  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出行首選

  今年的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武漢將加快建設地鐵11號線東段二期、12號線、19號線等續建工程,開工5號線二期、16號線二期、21號線二期,確保開通5號線、6號線二期、16號線,力爭通車總里程435公里。

  多年來,武漢一直堅持公交優先,加快主城聯網、新城通達的多層次軌道交通建設,推進公共交通零距離換乘,加快完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的超大城市高水平公共交通體系。

  “武漢‘公交都市’建設卓有成效,網絡規模逐年擴大、體系逐漸完善、服務品質逐步提升,具備試點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條件。”武漢綜合交通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試點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任務,將打造設施完善、管理規范、政策完備的公交優先發展環境,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

  《方案》提出,未來1年到2年內,武漢城市公交優先和公交一體化工作穩步推進,發展政策和標準規范體系進一步健全。通過3年到5年時間,城市公交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公交優先戰略進一步落實,基本實現城市公交一體化全覆蓋,全市域公交一體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梳理完善戰疫期間經驗做法

  構建多方協同應急物流信息系統

  疫情期間,武漢市運輸企業動員1800余臺公交車、250臺大巴、6000臺出租車、近2萬臺貨車投入生命救治戰、疫情阻隔戰和物資保障戰。

  “我們打造了國際航空應急網,緊急運輸物資及滯留人員;打造了公路運輸應急網,保障物資快速集中轉運;打造了全國鐵路應急網,保障國內遠程物資快速抵漢;打造了水路運輸應急網,確保城市生產物資不斷檔。”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疫情期間的實踐表明,構建多方協同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武漢條件完備。

  該負責人說,圍繞交通強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目標,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將全面總結應對疫情應急物流保障工作經驗,補齊發展短板,統籌規劃應急物流設施網絡,加快全市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動應急物流自動化、無人化發展。

  《方案》提出,通過1年到2年時間,建立健全應急物流企業和設施兩張清單,以“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城市配送網絡初步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應急)基本建成。通過3年到5年時間,應急物資配送能力覆蓋武漢全域;應急物流平臺保障能力全面加強,應急物流數字化決策能力顯著提升;無接觸配送全面普及推廣。

  構建智慧交通大腦

  確立武漢總體水平國內領先

  今年初,我國首個自動駕駛主題景區——武漢龍靈山自動駕駛主題景區正式對公眾開放。景區內,自動駕駛穿梭巴士、自動駕駛出租車等七大類19輛自動駕駛車輛往來穿梭,讓公眾近距離感受智慧交通帶來的便捷。

  近年來,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武漢正著力構建全市智慧交通大腦,以“全面感知”“整合共享”“管理精細”為核心,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技術,推動武漢智慧交通數字化基礎設施與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實現區域交通協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決策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服務品質全面提升,“確立武漢智慧交通總體國內領先水平。”

  《方案》提出,通過1年到2年時間,完成示范應用場景的功能設計、車企導入、車輛對接和示范應用,落地典型的智能交通測試示范運營場景。通過3年到5年時間,建成70公里以上基于5G車路協同和城市操作系統平臺的智能交通試點工程。依托車路協同技術,推進形成2項地方標準或規范,完成5項專利和10份軟件著作權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