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黃岡3月20日消息(記者左洋)春風拂過北緯30°黃金產茶帶,大別山南麓的層層茶山次第染翠。3月19日,英山云霧茶迎來今春首批開采。

身著傳統采茶服的茶農正在采茶(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在英山烏云山茶葉公園,只見身著傳統采茶服的茶農穿梭于云霧繚繞的生態茶園,F場游客不僅能體驗“一芽一葉”的采摘標準,更能近距離觀摩炒茶師“三炒三揉”制茶絕技,領略傳統制茶工藝的獨特魅力。炒茶師石桂興舉起布滿老繭的雙手告訴記者:“這道繭痕,是二十八年與茶對話的印記。”

英山縣農業四情監測點(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作為湖北七大區域公用品牌之一,英山云霧茶以形秀若眉、香幽勝蘭、味醇如醴的獨特品質享譽茶界!拔覀冋跇嫿ㄖ悄懿桄溕鷳B。”英山縣副縣長陳瓊指著茶園中的智能傳感器介紹,這是今年全縣推廣的5G智慧茶園監測系統,能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蟲情、苗情等多項指標,讓每片茶葉都有數字身份證。

以智能化為引擎,賦能傳統茶葉提質破圈。在該縣某茶企的杯茶自動化生產車間,只見一排排紙杯有序移動,在各種智能器械的緊密配合下,迅速完成杯茶打包、裝箱。生產線全程由AI機器人自動上料、裝杯、裝袋、裝箱,AI機器手臂自動碼垛,無人駕駛叉車自動入庫,僅需兩名工人操作中央控制系統即可完成。

AI機器手臂自動碼垛(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這條杯茶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于2025年1月6日正式投產,整條生產線的特點是快速高效,每天可產杯茶20萬杯,可實現年產量1億杯,實現年產值2億元!惫居嘘P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共投資5600萬元打造現代化茶葉生產基地,擁有4條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及1000畝出口茶葉種植備案基地,其中300畝獲歐盟GAP認證。目前產品已遠銷歐洲、南美、東南亞的15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唐代,英山生產的“團黃”“蘄門”和安徽生產的“黃芽”并稱淮南三茗,被列為貢品。延續千年種茶傳統,承載的不僅是千年茶韻,更是鄉村振興的綠色希望。如今英山云霧茶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50強,品牌價值躍升至34.79億元,先后獲得了“湖北十大名茶”“大別山生態名茶”“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殊榮。

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介紹:2024年英山縣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94億元大關,帶動全縣10萬茶農人均增收超萬元。2025年英山縣提出了茶產業“55066”奮斗目標,即茶葉供應鏈平臺交易額突破5億元,英山云霧茶區域品牌價值達50億元以上,品牌體系實現“六統一”,新增規上企業6家以上,全力打造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