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鄂州3月31日消息(記者鄧子依)精準派單融化矛盾冰山、“排查+吹哨”打破鄰里隔閡、暖心服務“巧”解基層糾紛……近日,記者走進湖北省鄂州市,實地探訪鄂城區綜治中心、梁子湖區東溝鎮綜治中心及巧巧工作室志愿服務中心,見證當地以綜治中心為樞紐,通過資源整合、方法創新,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為群眾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矛盾化解服務平臺。

多元調解 融化矛盾堅冰

“以前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現在才明白,退一步是給愛留退路,多虧了綜治中心的調解員大姐,挽救了我的家庭。”談及在鄂城區綜治中心的調解經歷,24歲的黃女士滿懷感激。

鄂城區綜治中心(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此前,因婆媳矛盾激化,黃女士與丈夫爭執不休,最終抱著襁褓中的孩子提起離婚訴訟。鄂城區綜治中心受理后,將調解任務“精準派單”給該區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調解中心調解員萬桂蘭與程玲。兩位調解員采取“背對背”傾聽訴求、“面對面”疏導情緒的策略,一邊援引法律條款厘清撫養權歸屬,一邊以“婆婆也曾是兒媳”的共情點喚醒理解。經過六輪“情法共疏”調解,雙方達成和解,黃女士撤銷離婚訴訟。

鄂城區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調解中心(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婚姻家庭矛盾呈現出新特點。2024年下半年以來,鄂城區綜治中心整合鄂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調解平臺和區婚調中心,實現“一站式”多元調解,調解質效明顯提升。

網格吹哨 解開鄰里心結

如何讓鄰里糾紛化解更有人情味?梁子湖區東溝鎮綜治中心用現代版“六尺巷”案例給出答案。

不久前,東溝鎮村民余立(化名)與余西(化名)因門前菜園歸屬問題引發沖突,導致余立母親意外受傷,雙方就醫療費用分擔僵持不下,網格員王成鳳走訪發現矛盾后,迅速聯系該鎮社會事務和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龔建斌。

梁子湖區東溝鎮綜治中心(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接到求助后,龔建斌立即前往實地調查,隨后聯合司法所、駐村律師介入調解。經過調查,龔建斌發現雙方的糾紛點在于一塊菜地的歸屬問題,這也是農村鄰里糾紛的主要矛盾之一。“我當時想到了‘六尺巷’的典故,給雙方講了‘讓他三分又何妨’的處世智慧,雙方都是比較明事理的人,又是多年的鄰居,經過多方勸說,他們最終達成和解,余西賠付部分醫療費,并承諾共同維護鄰里和諧。”龔建斌告訴記者,跟基層群眾講道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寓言典故、傳統故事等群眾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調解,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梁子湖區東溝鎮綜治中心內的宣傳標語(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近年來,梁子湖區東溝鎮綜治中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為目標,積極探索“網格+警格”“網格+調解”“網格+法治”基層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多元融合、精準發力的“網格+”工作格局,以網格化管理“小支點”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

就地“巧”解群眾心頭事

“平時巧巧大事小情都替我們著想,有困難有糾紛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提起余巧,東溝鎮茅圻村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這位貼心的網格員。

余巧向記者介紹其基層服務的工作方法(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走進東溝鎮茅圻村巧巧工作室志愿服務中心,身穿紅色馬甲的余巧正忙著處理村民訴求,接過她的個人名片,上面印著“有事有煩惱,隨時找巧巧”。代繳水電費、聯系家人、指導學生作業、發快遞……多年來,憑借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余巧已成為鄂州市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一塊招牌。

在余巧的民情日記本上,記錄著她走村串戶巡查了解到的各種情況。作為一名網格員,問家長里短,是她每天的日常,當了解到誰家有困難或是在鬧矛盾時,她都會記錄下來,想方設法幫忙解決,也正是這種為民辦事的真誠態度,讓“有事找巧巧”成為村民們的共識。

巧巧工作室志愿服務中心(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此外,為了有效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巧巧工作室”團隊還與“公檢法司”等專業力量對接,開設了坐班制的“法律門診”,為前來尋求法律援助、咨詢的村民們提供一對一的“法律援助”,并創設了“巧法心橋”“梁法巧治”“巧護鄉村路”“巧警在身邊”等特色服務項目。

在鄂州市委政法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梁子湖區大力推廣“茅圻余巧工作法”,在全區各個村設立巧巧工作室,以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為基層平安建設注入新活力,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小網格”的溫暖和“大治理”的成效。

近年來,鄂州市以“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為牽引,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市、區、鄉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以上,基本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