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以來,用文化將歷史與現在、中國與世界聯系在一起,減少不同文明間的沖突,從而為沿線各國長期的合作與繁榮打下堅實基礎,已經成為各國共識。那么中國在推進“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鑒方面有哪些突出優勢?來看專家解讀。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教授翟崑說,做個比喻,政策溝通是大手指頭,民心相通是這個小手指頭,中間三個非常有力量的就是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所以這五個通它合起來就是一只手能夠共同發力。只有民相親了以后,國家之間的關系才會進一步的發展,這也就是文化軟實力。
而談到優勢,專家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還是建筑工藝、民俗風情,都是寶貴財富。中華文化蘊含的“包容、合作、求同存異”的思想,更是對“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至關重要。
目前,30多項中華傳統文化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是世界上擁有“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而從地域上看,我國邊境地區2300多萬人口中,少數民族近一半,其中有30多個民族和周邊國家同一民族毗鄰而居。這不僅為我國對外交流提供了便利,也是全面對外開放、民心相通的優勢所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其實中國在文明交流互鑒上也早有成功先例。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說,敦煌就是過去絲綢之路文明互鑒的一個遺產。它是吸引了外部文明到了中國來,有中亞的,南亞的文明,然后在中國扎根,一千多年來一直保留。
經過五年多來的攜手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基本形成。各國廣泛參與藝術節、運動會,簽署了教育、文化、衛生領域的多份重要文件,不斷搭建民心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