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一場夏雨過后,空氣透著絲絲涼意。

  記者來到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村,街道寬敞整潔,“不忘初心”“永記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大紅標牌,經過雨水的清洗,更加耀眼,每家每戶大門上插有國旗和黨旗,紅色的旗幟隨風飄揚。

  黝黑的皮膚,剛毅的面容,高亢的嗓門,爽朗的笑聲,這是記者對時莊村黨支部書記時興榮的印象。“今年玉米、花生長勢還不錯,到秋收時候,應該是大豐收。”記者見到時興榮的時候,他正在田間查看莊稼長勢。

  四通鎮位于淮陽、鹿邑、柘城三縣交界處,時莊村位于兩縣三鄉交界處,所處的交通位置重要。“目前我們村黨支部重心工作致力于復工復產,快馬加鞭想盡一切辦法,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確保群眾增收增效。”時興榮告訴記者。

  堅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發展兩手抓,時興榮多方聯系協調,為村內的4家企業及3家超市復工復產提供服務,實現企業正常生產,幫助企業實現從線下銷售到線上銷售的轉變。目前,周口依新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落戶時莊村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前期規劃和土地征用工作,近期將進行項目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可以收購10多個鄉鎮的農田秸稈,既可消除焚燒秸稈破壞環境的現象,又能促進農民增收增效。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要像駱駝一樣,負重前行;像黃牛一樣,埋頭苦干;像領頭雁一樣,引領村民,帶領群眾致富是我的責任!”時興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63年出生的時興榮,從20歲開始就當村組干部,他連續五屆當選省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我的母親是一名老黨員,‘當一名黨員,幫助鄉親’的念頭從小就在我的心里生根發芽。”時興榮說。

  1991年,時興榮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從那一刻起,他開始了自己光榮的使命。1993年,時興榮連續3年在供銷社門店創造年利潤幾十萬元的銷售奇跡,成為鎮上出名的致富能手。鎮里領導發現了他的才干,也找到了讓他實現自身價值的更大平臺——回到時莊村,帶領鄉親一起致富。

  聽從組織召喚,時興榮沒有片刻猶豫,立即辭去鎮供銷社薪資豐厚的工作,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收入微薄的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近30年。“帶領村里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時興榮說。

  近年來,時興榮牢牢把握產業興旺關鍵,想盡辦法招商引資,生物有機化肥廠、食品加工廠、家具木材廠、標牌標識加工廠、糧食銀行等各類企業紛紛落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0萬元,引資1.6億元年產值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深度推進農業與產業融合發展。

  “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必須在鄉村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村黨支部通過支部書記講黨課、感黨恩春節晚會、頌黨恩掛國旗、貼春聯等形式,有力地凝聚了人心,讓基層黨建成為鄉村振興的推手。”時興榮說,“每到春節,我們村家家戶戶張貼帶有黨徽的春聯,已有三年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正因為黨員帶頭,群眾才信服我們、支持我們,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就順利。”

  辦企業,搞副業,創新農民合作社,抓黨建促發展,時莊村經濟紅紅火火,一時聲名鵲起。群眾富了,村莊美了,村民笑了。

  時興榮告訴記者:“要想當好村干部,就得長個‘橡皮肚子兔子腿,還要有個八哥子嘴’,腿快能跑群眾的事,嘴巧能說動群眾的心,橡皮肚子能盛事不生氣。黨員心里有初心,黨的形象不受損,支部心里有群眾,群眾永遠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