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河南頻道 > 河南滾動

央廣網

河南農村科技小院以實用技術連接農民地塊

2016-08-28 10:31:00 來源:人民日報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種地成本越來越高,增產不增收”“家里忙活一整年不如外出忙活一個月”,于是出現“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種地究竟劃算不劃算?最終要看單位土地的實物產出和價值產出。河南農村科技小院以實用技術連接農民的地塊,使農民嘗到了技術服務帶來的甜頭。

  主糧種植——

  成本下來了,收成上去了

  河南農村科技小院受到種糧大戶的歡迎!耙郧,俺這里的地,一畝小麥產900斤,玉米一畝產1200斤,算下來一畝地兩季能賣2000塊錢,除去種子、化肥、澆水成本700塊錢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轉費用、人工費用,想賺錢很難,誰敢包地種糧食?”這幾年,和村民合伙流轉了500多畝耕地的李文濤,心一直懸著。在河南禹州人均不到3分地的康城村,村民李文濤算得上十里八村一位數得著的種糧大戶。

  還記得今年5月上旬見到李文濤的樣子。當時,56歲農民李文濤蹲在地頭望著眼前正在抽穗的麥田,滿面笑容:“今年穩賺,看這麥一畝能產1200斤,收麥企業早都下了訂單,比市場價高一毛錢哩!崩钗臐f,“這還得感謝在俺村的科技小院!

  “現在咋施肥、咋澆水、咋滅蟲……都有科技小院指導,種地成本下來了,收成上去了,要不誰敢包恁多地?”

  李文濤所說的科技小院是由河南農業大學牽頭、地方農業部門協同成立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長期派駐專家和教授,24小時接受種植戶咨詢,解決科技服務農業最后一公里問題。據了解,科技小院選址在駐地村委會大院,設有辦公室,配備專業檢測工具和實驗儀器。截至目前,河南已建立三個基地,根據不同地域特點,為訂單種植、大戶管理、經濟作物等提供個性化服務,一般輻射周邊十公里內的村莊。

  “河南禹州農村的基本情況,是我國農村耕地的一個縮影:人均耕地少,灌溉條件差。要想節本增效,需要通過科技手段在優質、高產上做文章!鞭r業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成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葉優良博士說。

  6月小麥收割,李文濤的500多畝小麥平均單產1140斤,這讓李文濤合不攏嘴!斑@個產量對于面積在500畝以上的大戶來講,在許昌地區很少見,在河南也不多見!比~優良說。

  河南禹州的科技小院建立于2012年,門口掛著“莊稼110電話”。康城村村民宋國燦說,方圓十來公里都知道俺村有個能給莊稼瞧病的科技小院,村民們覺得專家教授和學生們都是自己村里的人,親著哩!

  經濟作物——

  土地改良了,品質產量上去了

  “種了那么多年蒜,頭回聽說要拌種,少施化肥增加有機肥。以前覺得多施肥才會長得好,現在化肥農藥用得少了,大蒜照樣長得好,也不怎么生蟲。”河南杞縣裴村店鄉陳樓村蒜農孟中興說。

  60畝大蒜,一畝地利潤1萬多元,加上收購的大蒜,賺了100多萬。在裴村店鄉,蒜農們都知道陳樓村出了個“孟百萬”。眼前的“孟百萬”皮膚黝黑、說話粗獷。因為種大蒜收成好,孟中興購置了一輛20多萬元的轎車。

  “受今年天氣影響、大蒜產量普遍降低,但我種的大蒜產量不低!泵现信d說,“省里農業大學和縣里農業局專家技術指導,俺按照他們說的來,要不咋會成孟百萬?”自2013年科技小院到了杞縣以來,孟中興一直是科技小院的“鐵桿兒粉”。

  “大蒜迷”杞縣五里河鎮賈洼村張磊,以前從沒有想到科技能讓“土生金”。2014年,張磊種了90畝大蒜,當時科技小院建議種植措施的時候,張磊不以為然,覺得自己種了那么多年蒜,不需要別人來教。結果,因管理不當,加上病蟲害發生,當年他種的40畝早熟蒜嚴重減產,看著別人接受指導的地塊大蒜收成不錯,張磊后悔沒聽科技小院的話。

  2015年,種的蒜一向“又丑又不好賣”的張磊接受科技小院指導,一口氣種了140畝大蒜,施肥、灌溉、田間管理跟上之后,甩掉戴了多年不會種大蒜的“帽子”,“可算打了一個翻身仗! 張磊的蒜地平均產濕蒜1600公斤,因為品質優良、口感色澤突出被收購企業搶購一空。

  杞縣農業局工作人員石秀良說,“全縣經濟作物近100萬畝,其中大蒜種植面積近45萬畝, 是經濟作物的大頭。”經測算后,每畝大蒜在技術指導跟蹤下可增產近500斤,直接增加經濟效益2000元左右。

  跟禹州不同,杞縣科技小院重點把科技服務放在了經濟作物種植上,為種植戶提供定制化免費技術服務。

  科技小院——

  點對點支持,面對面服務

  “引導農民科學用肥用藥、提升作物品質,探索在農戶和企業之間開展訂單式種植,形成農資選用—種植管理—收購—加工—貿易的全產業鏈循環,將科學種植和定向銷售緊密結合,減肥減藥保障農產品安全,也為企業解決需求難題。”這是河南科技小院在發展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服務方向。

  河南實佳面業董事長石紅松介紹,企業每天需要千余噸小麥,沒有小麥來源,只能停產,科技小院在企業和農戶之間架起了信息服務的橋梁,對穩定生產幫助很大。

  “我們的合作伙伴里,河南科技小院是建得最好的,為科技小院在全國的推廣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小院創始人之一李曉林說。8月中旬,在昆明召開的全國科技小院交流會上,河南科技小院的經驗引起全國農業專家的重視。

  服務農民面對面。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倡導創立科技小院,目的是讓學生扎根一線,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葉優良認為,省屬農業大學開展農技服務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農民歡迎,效果不錯!

  服務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我國農田減肥減藥是當務之急,要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說,“在未來5年我國將力爭使化肥、農藥使用量年增長速度控制在1個百分點以內,每年增速力爭下降0.2至0.3個百分點,到2020年最終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服務綠色安全農產品供給。葉優良表示,科技是農業第一生產力,通過測土配肥等一系列實用技術的推廣,避免造成耕地污染的同時,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增加了綠色安全農產品供給,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打開了通道。

  李曉林說,種地劃算不劃算?最終,還是要看怎么干。河南農村科技小院服務的延伸,正在贏得越來越多農民的喜愛。另外,在科技小院,專家和學生們“入戲很深”,為開展農技可持續服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編輯:天天

關鍵詞:科技;農民;河南;農村;種地

說兩句

相關閱讀

科技不進步 經濟發展就會“原地踏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要進步,往往需要科技創新邁開第一步。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大到工廠、鐵路,小到身邊使用的電腦、手機甚至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科技人員在其中的創新智慧。

2016-07-22 09:24:00

重視科技就是保障子孫有飯吃

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成功吊裝,中國“天眼”FAST主體工程順利完工。換言之,罔顧科研創新,只盯“吃飽飯”,很可能未來將“沒飯吃”,全面統籌保障科研投入,我們的子孫后代才能更好地吃飽飯。少一點眼前算計,多一點長遠考量,全社會凝聚起高度共識,形成尊重科研的良好氛圍,惠及的將是我們每個人。

2016-07-06 16:20:29

與國際水平同臺競技 成都秀出“雙創”特色

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正在火熱進行中,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1-2號館舉辦的2016創交會(展覽),用體現國際水平、成都特色的精彩展出征服了眾多觀眾,僅前兩日就吸引了4.8萬人次觀展,讓人們痛痛快快地過了一把科技癮。

2016-06-26 16:0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