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全國多地高校、中小學校9月1日正式開學,開啟秋季學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錯時錯峰、分期分批從8月下旬開始陸續開學,各級各類近3億學生回歸校園。整體來說,與往年秋季開學時間大致相同。

  第一天的第一課上什么,相信每一個班級的“關鍵詞”都不一樣。有的班級的開學第一課的關鍵詞,是“安全”。比如,如何在暑假歸來之后安安全全回歸校園。重慶市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的民警,在巴山小學的開學第一課上,給同學們拋出了一系列問題:“我們總是聽說闖了紅燈會怎么樣、危險駕駛會被處罰,交通規則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同學們也是積極互動回應。

  安全上學,對于成年人來說,聽起來很簡單,其實仔細想來,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校周邊交通環境如何?安全乘車有哪些注意的點?如何杜絕交通陋習?怎樣認識汽車盲區?這些內容不僅學生們應該熟知,學生家長們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除此之外,還有當地派出所民警,來到小學生教室,從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外出安全等各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們意識到,安全隱患可能存在于生活中每個不經意的小細節里。

  各地開學第一個,除了安全,還有很多其他關鍵詞。比如,愛國精神、節約糧食、垃圾分類、勞動光榮等。當然,除了相對常見的“開學第一課”,還有不少學校班級的開學第一課的關鍵詞,和往年不一樣,那就是“抗擊疫情”和“抗擊洪水”。不少學校為了讓學生從這場全民戰“疫”中更加深刻體會責任和擔當,厚植家國情懷,邀請親身參與過抗疫的“白衣戰士”走上三尺講臺,與學生們一起分享抗疫故事。

  特殊之年的“開學第一課”,具體都有哪些看點?

  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下,開學第一課的內容也不同以往。不少親身參與過抗疫的“白衣戰士”走上三尺講臺,與學生們一起分享抗疫故事。比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士孫靖雅就走進了北京市昌平區上苑中心小學的課堂,給孩子上了開學第一課——“我的抗疫故事”。

  在武漢,經歷過疫情下的特殊暑假后,9月1日,近140萬名中小學生和幼兒迎來秋季正常開學,120多萬名大學生也陸續返回校園。安靜了200多天的校園,次第恢復了往日的生動。武漢第六初級中學舉行了以“夢想從這里起航”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活動,孩子們在自己折疊的紙飛機上寫下夢想,投向天空,以親身經歷感知生命、感受夢想。

  剛剛升入初中的七(八)班學生王鈺丹說:“這次來學校,我感到很激動,好久沒有見到同學,同學們無論是在身高、體重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變化。我希望在這所學校跟我的新同學、老同學們一起努力奮進,一起加油。”

  在剛經歷過特大洪水的南方地區,“抗洪”成為當地學校開學第一課的關鍵詞。

  今年7月,浙江省寧波、臺州、嘉興等地市的消防隊伍300多人支援安徽銅陵,參與抗洪搶險任務,銅陵市義安區實驗小學是他們的駐勤點之一,駐扎期間,浙江消防員用粉筆在教室里創作了充滿愛的黑板報,留下了鼓勵學生的話語。

  學校老師結合這些黑板報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銅陵市義安區實驗小學教師徐珊珊介紹:“告訴孩子們,抗洪搶險勝利來之不易,讓同學們心懷感恩,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后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才。”

  學生陳詩雨說:“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課,我還看到了消防員叔叔的黑板報,消防員叔叔幫助受災的群眾,累了就躺在草坪上,我非常感謝消防員叔叔,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做和消防員叔叔一樣的人。”

  此外,不少地方的中小學還把“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納入了開學第一課內容。

  在“贛南糧倉”寧都縣,江西贛州寧都縣第六小學四年級2班將開學第一課的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迎著稻浪,老師組織孩子們背誦《憫農》,請水稻研究員講解種糧知識與珍惜糧食的意義,讓孩子們體會種糧的艱辛,使他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學生李雨軒說:“今天我終于知道我們吃的米飯是怎么種出來的,以后我不管在哪里,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浪費。”

  江西省寧都縣第六小學校長湯淑英說,要把“開學第一課”開成勵志課、思政課和科普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磨煉意志品質、激發學習動力。“我們學校將從認識糧食、了解農作、熱愛勞動等方面入手,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勤儉節約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落地生根。”湯淑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