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河南頻道 > 新聞中心

央廣網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2016-10-09 08:42:00 來源:央視財經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占到總人口的16.1%,約合2.2億人。而據預測,到本世紀50年代,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超過4億人。這意味著在那時中國人口的結構中,平均每3個人當中,就會有1個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相關產業也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養老其實也可以是一門好生意。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就帶你去看看,“醫養結合”如何助力“老有所養”?

  奔波在養老院與醫院之間 “醫養結合”離我們還有多遠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周奶奶跟老年人一起做操

  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叫做周瑛,今年已經86歲了,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小兒子一家更是遠居法國。今年3月才和老伴兒來到這家養老機構的她,之前一直居家養老,回憶起老兩口在家的生活,周奶奶心里五味雜陳。

  周瑛:寂寞,從心理來說,整天除了吃三頓飯,做飯以外,就是想孩子,孩子怎么樣了,孫女怎么樣了,就是想這些事,好像同學們也都老了,互相都走動不了了,頂多打個電話說一說情況,所以實際上老年人是挺可憐的。

  周奶奶的老伴兒已經87歲了,耳朵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想要溝通交流基本屬于奢望。上世紀五十年代畢業于協和醫科大學的周奶奶,一生都從事醫務工作,但寂寞的晚年生活,曾讓她對生命感到毫無留戀。

  周瑛:孩子們有出息也好,沒出息也好。慢慢的就不像以前那個,好像覺得什么都無所謂,我那時候我就發誓了,我說病了我也不看,就那樣。

  當時,耄耋之年的周奶奶,還能勉強照顧自己和老伴兒,再找個小時工幫幫忙,日子還能對付。現在之所以來到養老機構,還是因為一次意外。

  周瑛:這邊想上廁所,那邊電話鈴聲又響了,我不知道是誰的電話,著急的,我說趕緊接的電話上廁所,我就一跑,一下子就摔了。

  周奶奶的大腿疼痛難忍,平時感冒生病從不跟孩子說的她,知道自己這次是骨折了,只好給遠在歐洲的兒子打電話。遠水解不了近渴,遠在海外的兒子,只能四處打電話求人。最后還是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幫助下,凌晨兩點,周瑛被救護車送到了北京積水潭醫院。

  周瑛:看的急診,診斷了,可是住不上醫院,后來怎么求那個大夫,說有沒有出院,他說你們等吧,你們要不然就回家去等,要不然就在這兒等,后來我說我就不回家了,我就在這兒吃,在這兒住,一會兒去打擾他一下,一會兒去打擾他一下,后來他就看我挺可憐的,住院吧。

  積水潭醫院人滿為患,實在沒有床位。86歲的周奶奶,就在狹窄的醫院走廊里躺了整整一天后才住上院。不僅如此,她還需要遠在法國的兒媳婦趕回來照顧。既折騰又麻煩,這樣的經歷,讓在醫院工作了一輩子的周奶奶感到十分難受。

  周瑛:不愿意去,我覺得這個掛號,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住院又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到醫院就好像真是不愿意去。

  在積水潭醫院做了手術之后,兒媳照顧了周奶奶整整40天,能請的假都用完了,不得不返回法國。可骨折術后的周奶奶依然臥床不起,身邊只有耳背的老伴兒,老兩口今后的日子該怎么辦?

  周奶奶的兒媳四處打聽,走訪了不少的養老院,她最看重的就是養老機構能在醫療方面對老人有所照護。其實不止是周奶奶,養老和就醫的結合,是絕大多數老人的共同心聲。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一份名為《中國養老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4)》的報告指出,我國80%-90%老年人是慢性病群體和亞健康群體,對醫療的需求是青年人的3-5倍。

  記者也走訪了北京多家醫院,隨處可見前來求醫的老年患者。如何在養老的同時,解決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成為了像周奶奶這樣的家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最后,周奶奶的兒媳婦給老兩口選擇了位于香山的這家擁有醫療資質的養老機構。每月的房間費每人4000多元、根據護理程度不同還有一定的護理費,加上飯費等,每人每月要達到7000多元。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周奶奶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他們之所以選擇這里,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考慮到這里的醫療配套設施。

  醫務室配有三名全科醫生和兩名護士,可以為這里的120多名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周奶奶一出院,就和老伴兒一起搬了進來。

  2015年11月20日,民政部、衛計委等九部門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意見提出,到2017年,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專業化醫養結合人才培養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到2020年,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愛暮家(香山)養老院副院長 宗少波:在沒有這個資質之前,從事的只能是簡單的巡診,老人的一些情況我們沒有辦法進行處治,因為我們沒有資質沒有相應的人員,等有了這個資質之后我們的人員是配備齊備的,然后我們的儀器設備也已經齊的

  宗少波告訴記者,愛暮家養老院是在2015年9月拿到的醫療資質和醫保資質。就在一個月前,腿腳不方便的周奶奶,又一次摔倒在了房間里。

  周瑛:是他們陪我去的,摔完了以后,我又覺得那么疼,我說是不是這邊做了好多年,是不是又骨折了,就請他們這兒大夫看看。

  周奶奶摔倒的第一時間,就有全科醫生前來問診,確定病情。

  周瑛:大夫說你一定得去醫院拍片子檢查,負責護理的主任陪我去的。醫院說絕對沒有骨折,我這才回來的,我才放心。

  萬幸沒有骨折,但是周奶奶還是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這一次,有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照顧,兒子媳婦就不用從法國趕回來了。

  周瑛:照顧的特別好,兒媳婦對我特好。這兒護理人員跟我兒媳婦一樣,就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在冰箱里,放著一個珍貴的小盒子,里面是兒子從國外寄回來的上萬元的藥,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每天注射一針。護士每天都會定時來給周奶奶打針。周奶奶告訴我們,如果要她每天出門去醫院打針,這針她就不會打了。

  不僅是打針,吃藥對老人而言也比以前方便了不少,82歲的李安城老人對這一點感觸尤為深刻。

  李安城:我一個是帕金森病,一個是冠心病,一個是糖尿病,這幾種病都得要吃藥的。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護士每天會把藥放到寫有名字的小藥盒里按量按種類分發給老人。

  由于配備了藥房,很多老年病的用藥都有所儲備,如果超出了基層醫療機構用藥范圍的藥品,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去附近的醫院代為開藥,就不需要家人頻繁的送藥了。

  這家養老機構還有醫保資質,從醫療室拿的藥都可以通過醫保報銷,因此目前已經有26名老人陸續把自己的醫保醫院轉到了這里。

  在養老機構里就可以就醫,這對像周瑛和李安城這樣的老人而言,非常的方便。而國家《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也十分鼓勵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但是宗少波也坦白,為了保證醫療服務,養老機構自建醫療室的成本十分高昂。

  愛暮家(香山)養老院副院長 宗少波:其中投入最大的是人員和場地,3個醫生2個護士一年的成本將近30萬,最大的是場地的成本,如果折合成房間的話成本也是很高的,起碼占用了4個房間的成本,再有既是醫療設備,投入每年將近兩萬吧。

  一年接近40萬的成本,即便對于愛暮家這種相對高端一些的養老機構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創始人姚雪告訴我們,經營養老機構七年,目前能做到自負盈虧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養老,世界各地利潤都是有一個標準的,養老機構它可能就是5%,8%,最好也就是15%,那是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收費,也就能到這個值。

  因為自己的成長生活經歷,創辦一家養老院是姚雪從小就有的夢想。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我從小在特別偏僻的農村出生長大的,沒有去過幼兒園,也沒有長輩的這追關愛和疼愛,所以對我來說就是隔代的情感是特別缺失的,所以我想長大了有機會,一定要有跟很多爺爺奶奶在一起。

  2009年,姚雪把自己家的房子都賣了,僅裝修就投入2000多萬元,創辦了香山這家養老機構。可是現實的經營狀況卻給懷揣夢想的姚雪潑了一盆冷水。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這家養老院前三年經營的非常辛苦,我們所有的團隊都是配齊的,成本跟現在是沒有區別的,住不滿的時候我們一直是在虧錢的。

  姚雪沒有放棄,隨著養老院知名度越來越好,國家在政策上對“醫養結合”模式的傾斜,老年人觀念也在逐步發生改變,7年時間,養老院終于實現自負盈虧。

  養老機構如何才能被納入醫療機構的范疇?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2014年10月31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養老機構醫務室基本標準(試行)》。

  根據該標準,醫務室建筑面積不少于40平方米,至少設有診室、治療室、處置室,至少配備一名執業醫師和一名注冊護士。這樣的硬性規定對絕大多數養老機構而言,成本太高。因此,目前能夠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機構也還是鳳毛麟角。根據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共有449家養老機構,其中,配備醫院或者醫務室的只有89家。

  那么那些住在更大眾化養老機構里的老人又該怎么解決基本醫療需求呢?記者也來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南磨房鄉敬老院,這所公辦公營的養老機構創建于1958年,平均收費每人每月不到3000元,現在有56名老人,全部住滿,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2位,超過70%,醫療需求很高,但是條件看上去十分有限。

  南磨房鄉敬老院院長 姚雪:就一個家庭小藥箱,都是一些平常給老人必備的家庭小藥,都是非處方的那種藥。有感冒藥還有咳嗽的,還有老人夏天比較多用的風油精,有止血的云南白藥。因為沒有醫療資質,也不是專業的這種人員。

  沒有醫療資質,沒有專業人員,怎樣才能盡可能的滿足老人的醫療需求呢?歷淑玲老人今年已經89歲了,我們在南磨房鄉敬老院見到她的時候,正有醫務人員在幫她測量血壓。

  歷淑玲:經常來量血壓,服務態度都特別好,我特別感動。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在房間里這張不大的桌子上,記者看到了4、5種藥。

  歷奶奶一直有心臟病,經常需要跟醫院打交道。老伴兒不在了,兒女都很忙。她告訴我們,進敬老院以前,她最怕的就是去醫院打吊瓶。

  歷淑玲:麻煩是麻煩,還得排隊,哪哪都得排隊。在這舒服,領導還惦記,打上就走了,院長還惦記給我看看,打完給我拔針。

  原來,雖然南磨房鄉敬老院沒有自己的醫務室和醫務人員,但是離這里不到一公里就是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天來給歷奶奶量血壓和打針的醫務人員就來自那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常藝告訴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這些敬老院的老人提供醫療服務,這件事情,他們已經做了16年。

  南磨房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常藝:我們主要就是基本的檢查和基本的治療,比如會上門來給他們做心電圖,量血壓查血糖這樣基本的檢測,包括一些血尿常規也可以上門來檢查,在治療方面主要像有的老年人有糖尿病,糖尿病總需要長期換藥的我們是可以到養老院是可以來給他上門換藥的,還有一些下胃管、導尿包括一些門診的輸液和這個注射治療都是可以來上門為他們提供的。

  常藝給我們看了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南磨房鄉敬老院簽訂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簽訂與2016年1月1日,常藝告訴我們,為了給老人提供更好更多更新的醫療服務,協議每年都會重新簽訂。

  養老院里看病 醫院里養老 醫院“搬進”養老院

  通過與周邊衛生機構進行合作,給老人提供基礎醫療服務,這是很多條件相對有限的養老機構的選擇。根據北京市衛計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449家養老機構中,有286家采取合作方式由周邊醫療機構提供巡診、轉診綠色通道等服務。

  老齡群體,醫療服務需求要比年輕人高出數倍,那還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徹底打通這健康養老的“最后一公里”呢?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清晨五點,天剛蒙蒙亮。80歲的孫丕禮老人就已經收拾得差不多,準備出門了。

  2003年就被診斷為腎衰竭的孫奶奶,從2013年開始透析,過去的三年里,每周三天,一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不論刮風下雨,她都要在這個時間趕去醫院。

  孫丕禮:天大的本事你敢不敢不來透析。

  雖然孫奶奶所在的養老院里有醫務室,但是無法提供像透析這樣的醫療服務,因此她還是需要坐車,去附近的二甲醫院透析,子女都不在身邊,養老院幫忙聯系了一個固定的司機負責接送,可即便如此,孫奶奶還是覺得非常辛苦,因為每次來回都要一個多小時,碰上天氣不好或者堵車的時候,時間更長。

  孫奶奶告訴我們,她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醫院能離養老院再近一些,最好就在同一棟樓里。

  孫丕禮:你算算365天有一半的時間得坐車上醫院,不管風雨,不管陰晴。我希望既不用打車又不用坐輪椅就上去了,因為這個距離太長了,我從這個透析那里頭走出來挺老遠一個。

  孫奶奶的這個愿望,道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聲。根據北京市海淀區民政局的一項社區調查顯示,82%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都是醫療需求。在門頭溝區醫院心血管內科,記者就見到了已經住院21天的王泉龍老人。

  王龍泉:經常來,去年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醫院。

  76歲的王龍泉三年前做過了心臟搭橋手術,這幾年來,住院簡直就像是家常便飯。他告訴記者,自己每次身體不舒服,一住進醫院,就會特別的安心。老人雖然安心了,醫院的床位卻十分緊張。

  門頭溝去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鄒愛春:我們有時候周轉起來,老年病住院時間比較長,也會影響到我們有效的周轉率。

  這樣的情況不僅只發生在心血管內科,但凡跟老年病相關的科室都會存在。這對像門頭溝醫院這樣的二甲醫院而言,已經成為了一種負擔。為了解決床位緊張的問題,記者看到,這里方寸之地都被利用了起來。

  門頭溝區醫院血透室主任 張龍:這個是醫院的走廊通道,水處理間原來在里面的房間,為了加幾臺機器、幾張床,沒有辦法了,因陋就簡的把水處理機搬到這里,就為了騰出位置,解決一部分透析病人。

  在門頭溝區醫院,原有的24張床位已經三班倒的運行,解決96名患者的透析需求,可是最多的時候,還有40多名患者在排隊。而且即便把水處理機挪到走廊里,騰出來的空間也只能增加兩張床位和三個座位。

重大利好!2.2億人生活、居住、醫療將有新變化

  一方面是醫院床位極為緊張需要擴充,另一方面是老年人醫療需求十分強烈。

  如何才能破解這樣的難題呢?

  門頭溝區醫院院長 周航:我們民政局的局長,和我們的衛計委一塊商議,就是提出了這么一個創意,就是在我們的門頭溝區做一個醫養結合的一個模式的試點,把我們區醫院引入到安家養老中心里面去,把醫院開到養老機構里面去,進行模式的這么一個嘗試。

  這棟六層的大樓,是門頭溝區專門為醫養結合試點養老機構新建的,配備了340多張床位,試運營入住了20多位老人,將在醫院搬入之后,正式開門營業。有了七年運營養老機構的姚雪通過招標拿下了這家養老機構,根據協議,除了房租上政府將給予一定的優惠之外,姚雪告訴我們,她最開心的事情在于,在政府的幫助下,引入了門頭溝區醫院。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老人內心的安全感,實際上對醫療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就是他覺得我平時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可以享受到我的養老生活,但我一旦出問題的時候,在有效的時間就會得到第一時間的搶救,對有些疾病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門頭溝區醫院,除了將在這里設立常規的門診之外,還將建立必要的檢驗科和藥房,位于六層的病房也會將康復科、老年科整體搬到這里。此外,還會放置一些大型的診療設備,這些條件對于傳統的養老院而言,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擁有。

  李鴻華:來了以后對我們老人的一種關心,等著我們有病了就能及時救治。

  86歲的李鴻華老人和老伴兒身體都不太好,在他們的房間里,桌子上是藥,柜子上是藥,打開抽屜里面還是藥。總要跟醫院打交道的李奶奶告訴我們,她就盼著醫院早點進駐到養老院里來。而醫院入住養老院,不僅對老人是一件好事,對養老機構的經營者而言也至關重要。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如果醫院進來之后,實際上我們不需要自己再配醫生了,我們要服務300到400個老人,那可能我們會是特別大的醫療團隊,比如說可能我們要用到十幾個醫生,光醫生的工資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從運營成本角度,包括醫療風險角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實惠的。

  在姚雪看來,這種醫養結合模式并不是簡單的醫中有養、養中有醫,恰恰相反,它給出了醫院和養老院更加清晰的界限,醫院可以做好醫療保障,養老院可以做好生活照料,而且養老機構也不用承擔高額的醫療成本和醫療風險。

  愛暮家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姚雪:作為養老機構的運營管理,其實風險是我們第一考慮的要素,如果沒有安全我們就談不上任何的服務。如果我們老人一旦出現了醫療的糾紛也好,風險也好,實際上對于家庭來講,對于我們機構來講都是非常大的事故。

  而對于門頭溝醫院來說,在六層住院區,這里將新建康復科和老年病科的100張床位的病房,這對本部只有500張床位的門頭溝醫院而言,將緩解不小的床位壓力。

  門頭溝區醫院院長 周航:100張床位相當于給我醫院擴充了一個26%的規模,擴充了這么大的一個規模,比如說我們心內科就是50個床位,等于說是擴充了兩個心內科。

  姚雪告訴我們,她的第一家養老機構用了整整6年的時間才做到入住率90%以上,而當有了醫院的配套,她對這家新養老機構的發展信心滿滿。

  半小時觀察:醫養結合 路怎么走

  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而我們看到,位于門頭溝區的這棟六層小樓,卻借助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將就醫和養老融合在了一起,既滿足了老年人輕松就醫養老的構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院住院難的現狀。未來能擦出什么樣火花我們拭目以待。但從目前來看,醫養結合的缺口的確還不小,如何有效增加供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實踐過程中,推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遇到醫療資質準入門檻高、運營費用高等問題,政府如何有效化解這些難題,將影響著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模式最終能走多遠。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編輯:胡曉輝

關鍵詞:醫療風險;醫療需求;醫療資源;醫療衛生機構;利好

說兩句

相關閱讀

鉆頭遺留患者體內也算醫療風險?

胡女士于2013年3月在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醫院進行了一次骨科手術,術后醫生才發現手術時用來打眼用的鉆頭不慎遺留在了胡女士的骨頭中,并且無法取出。憑直覺,我覺得院方的說法不對頭,將鉆頭留在病人的體內,這屬于醫療事故,而不屬于醫療風險。

2014-03-25 08:44:00

廣東今年擬出臺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稱,今年廣東將以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為重點,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和服務能力。廖新波介紹,廣東還將出臺《廣東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大力開展平安醫院示范地區創建活動。

2013-01-22 21:35:00

專家建議建立“輸液清單”規范輸液行為

專家建議建立“輸液清單”規范輸液行為,今年以來,我國多省市醫療衛生部門出臺地方性措施取消門診輸液,以期達到抑制抗生素過度使用、降低醫療費用、降低醫療風險的目的。昆明市兒童醫院醫務部副主任李亞玲介紹說,即使是取消門診輸液的地方,很多醫院兒科、急診并不包括在內。

2016-09-09 14:5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