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昨通水 每秒注水量超350立方米
2014-12-13 09:48:00 來源:大河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大河報報道:萬里千山遮不住,碧水從此北流去。與它將要帶給人們的“未來”相比,它的“現在”如此低調——沒有鮮花簇擁的儀式,沒有萬馬奔騰的壯景,甚至沒有震耳欲聾的轟鳴,就在昨日14時32分,長1432公里、歷時11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這水,源于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以上,“雙封閉”渠道設計確保沿途水質安全。它將一路北上,向北方輸送95億立方米的水量,按重量算,世界上運量最大的鐵路大秦鐵路需要運送23年,這將基本緩解嚴重缺水的局面。
現場南水開跑“靜悄悄”
沒有官方的說法,但選取14時32分這個時間開閘放水,肯定不是偶然,因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全長正是1432公里。它從河南、湖北和陜西三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從淅川陶岔渠首引水,沿線開挖渠道,沿京廣鐵路北上流到北京、天津,規劃分兩期建設,先期實施中線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開工。
當記者趕到位于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的渠首大壩之時,是昨日的10時30分,此時,丹江口水庫水位160.13米,入庫流量651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812立方米每秒;據水質固定監測站點1號監測點的數字顯示,渠中水質在Ⅱ類以上。
與以往工程竣工不同,這個值得紀念的、舉世矚目的時刻只低調地迎來了一群媒體記者。渠邊沒有紅毯,也沒有領導,只有一渠清水靜待北送。
12時左右,從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而來的記者陸續趕到,不過寒風凜冽,大家都在渠邊挑選最好的視角。而渠首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管處的工作人員也正在做通水之前的調試與檢查。
14時,央視直播記者嚴陣
以待,他面前擺著用丹江水盛滿的四堆礦泉水瓶,相當于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的受水量。
14時20分,一只“大黃鴨”下水,它的翅膀上有攝像頭,將用大黃鴨的“視角”,記錄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漂流記”。
14時30分,隱約傳來幾聲低沉的機器轟鳴,倒計時開始了,14時32分,渠首大壩的三道鋼閘緩緩上提,意外地沒有波瀾壯闊的景象,只有潔白的小水花歡快地往前跑,不時傳來悅耳的嘩嘩聲。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行進每5秒就有一個游泳池被注入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陶岔大壩就是整個南水北調的“水龍頭”,三個閘門全部開啟需要十分鐘的時間,按照設計標準,閘門開啟之后每秒的注水量將超過350立方米。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渠首工作人員說,一個標準游泳池是1800立方米,也就是說每5秒就有一個游泳池被注入到南水北調中線。
渠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基于多種因素考慮,水頭行進速度并不快,水量也不大,預計水頭于13日凌晨到達鄭州,15天之后到達北京。而南水的水頭所到之處,渠中水位都將上升至6-8米。
中線的水蓄滿之后水深最多可達到8米,有人擔心冬天水會不會結冰!八@么深,即使表層上凍也不會影響水的流動。”省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監測 24小時不停歇
丹江水泛著潔白的小水花一路北跑,這清澈的水來之不易。很少人知道,丹江口水庫從1982年就開啟監測了,在確定為南水北調起點之后更是加強了水質的監測,根據近30年的數據表明,丹江口水庫的水一直保持在國家Ⅱ類以上,完全優于進入自來水廠的標準。由于是地表水,酸堿度也比較適中。
據了解,中線工程全程有30多個水質監測站點,全天24小時監測水質,一旦發現水質的變化就會做出相應的舉措。
另外,在沿途有兩個“封閉”來保證水質,一個是環境封閉,水渠兩側都有綠色的防護網。另一個是水體封閉,就是整個南水北調的水體是完全封閉的,不與當地的水進行接觸。
熱議愿受益者都能感恩
昨日,記者兵分10路在河南十市地為大家播報南水北調通水現場狀況,大河報客戶端12小時不間斷全程直播。直播結束時,同時在線人數破3000人,一眾河粉兒的強烈關注,有的激動、有的感動、有的欣喜,河粉兒們爭相為南水北調、為河南點贊。
“蘿卜纓灰灰菜”:淅川人民、南陽人民、河南人民為此失去了很多,向父老鄉親們敬禮!
游客:南水北調世紀工程國家行動,千里長渠始于南陽潤澤北方。
“davad”:大家都要愛護我們的丹江水,從源頭、整個干渠、支流直到家門口。一定要避免成為長江與黃河。
游客:南水終于北調了,盼望家鄉南陽環境越來越好,為華北人民送上潔凈甘甜的水。
“1111free”:萬水千山遮不住,從此碧水北流去。
“李馬峰”:我是鄭州的,在南京看到這個新聞,心情非常激動,南水北調工程今日通水就好比一位十年寒窗的學子終于看到金榜題名了。
游客:南水北調通水,對鄭州最大的意義在于,市民將喝上水質更好的水,同時,多出來的黃河水,可以彌補鄭州生態用水,讓鄭州的河流流動起來,鄭州更加靈動起來。
游客:千里迢迢,南水北上。站在美麗丹江水潤澤的土地上,愿每一個受潤的生命懷一顆感恩的心,莊嚴向南一鞠躬,說一聲“謝謝”,然后倍加珍惜每一滴來之不易的生命之水!(記者 張渝 郭啟朝 記者 孫貝貝 成鈺)
編輯:耿倩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