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規劃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游產業帶:干渠沿線游
2014-10-25 08:59:00 來源:大河網 說兩句 分享到:
你知道嗎?南水北調不僅能為咱解渴,還能送來好風景
河南省正規劃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自然景觀、文化遺產看點多多
今后多個好去處“南水”沿線游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大河網報道: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即將通水。
隨之而來的,不僅有高質量的“南水”,還有旅游產業帶、生態環境改善等一系列“福利”。
昨天,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正才解讀了南水北調工程中我省多年的付出和即將到來的收獲。
展望
受水區用水不再愁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經歷了數月的充水試驗,目前我省境內的渠道充水1.7億立方米,通水準備就緒,只等一聲令下了。
“到10月底,28條輸水線路具備與干線工程同步通水條件。”劉正才說。
預計到10月底,配套水廠可建成36座。而哪些居民能喝上“南水”,要視水廠規劃、水廠建設情況和供水范圍而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分配我省水量37.69億立方米,扣除引丹灌區用水6億立方米和總干渠輸水損失,到輸水口門總水量為29.94億立方米。
河南省能用上“南水”的,有鄭州、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焦作、新鄉、鶴壁、濮陽、安陽11個省轄市、34個縣(市),直接受益人口2000多萬人。
劉正才介紹,根據受水區城市水資源供需預測,南水北調沿線受水區城市總需水量41.89億立方米,當地可供水量11.50億立方米,缺水量30.39億立方米。而南水北調工程的可供水總量,可以基本滿足受水城市的用水需求。
看點
南水北調中線規劃生態旅游帶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引水,跨伏牛山,穿黃河底,沿太行山東麓一路北上,全長1432公里。
其中在我省境內綿延731公里,流經地區不僅有伏牛山、太行山等自然生態景觀,還有黃帝故里、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等歷史文化遺產。
劉正才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已經在規劃當中,看點多多。
如庫區渠首游,以自然生態游為主題,吸引飲水思源的京津游客前來觀光。又如干渠沿線游,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為主線,把水源地、寶天曼、堯山、少林寺、穿黃河隧道、云臺山、殷墟等景點相連,形成中原大地的南北向黃金旅游線路。
“我省有望形成由沿黃鄭、汴、洛‘三點一線’歷史文化旅游線和以南水北調中線人文自然生態旅游線共同構成的‘十字’交叉黃金旅游架構。”劉正才說。
背后
為保水質水源區域加大治污力度
“目前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優良,穩定在二類,局部達到一類標準。”劉正才說,為保水質,我省有著“壯士斷腕”的決心。
據介紹,南水北調總干渠及其水源保護區范圍涉及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8個省轄市。
2003年以來,我省水源區共關停并轉污染企業801家,特別是在水源區三省中率先取締了黃姜加工這個重污染產業。經測算,我省水源區域平均每年增加支出、減少收入7億元人民幣,十年來減少財政收入約80億元。
工程沿線和庫區發掘文物10萬余件
“南水北調工程穿越中原腹地,文物專家說,這條線路相當于在河南肚皮上畫了一條線。”劉正才說。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越地帶共涉及各類文物點330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縣級61處。
劉正才介紹,我省從2004年起,對沿線文物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我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和庫區共出土10萬余件珍貴的文物。其中,6個出土文物點被評為中國年度十大考古發現。
我省各省轄市水量分配指標
鄭州市:54000萬立方米(其中
港區為9400萬立方米)/年
南陽市:39940萬立方米/年
平頂山市:25000萬立方米/年
漯河市:10600萬立方米/年
周口市:10300萬立方米/年
許昌市:22600萬立方米/年
焦作市:26900萬立方米/年
新鄉市:39160萬立方米/年
鶴壁市:16400萬立方米/年
濮陽市:11900萬立方米/年
安陽市:28320萬立方米/年
相關鏈接
我省南水北調工程的7個“最”
一是任務最重。我省境內既有干線工程和配套工程,又有移民工程和水源工程,是沿線工作量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
二是渠道最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我省境內全長731公里,占中線總長的57%。
三是投資最大。河南段初步設計階段批復概算總投資750多億元,占中線概算總投資的56%。
四是計劃用水量最大。分配我省年用水量37.69億立方米,約占年輸水總量95億立方米的40%。
五是移民征遷人數最多。搬遷安置丹江口庫區移民16.54萬人,總干渠征遷安置群眾5.5萬人,總人數達22.04萬人。
六是施工難度最大,特別是膨脹土處理、穿黃工程等。
七是工期最緊。我省黃河南段最后一批設計單元直到2011年3月才開工建設。
編輯:牛閃閃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