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全國兩會期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三農”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熱點。河南省去年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糧倉”更充盈,“大廚房”更豐富,“大餐桌”更多彩。農業充分發揮了“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基礎更牢了
蘭考縣緊鄰黃河,但因為河道淤積等原因,靠著黃河用不上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的尷尬現實。
去年,蘭考大力提升引黃能力,共疏浚新挖河渠460多條,全縣耕地中引黃灌溉面積已占70%。離引黃口門40多公里的小宋鄉,過去最多1萬畝土地能用上黃河水,現在已增至6萬多畝。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農業實現增產增效,基礎一定要夯實,我省去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短板。
田的命脈在水,去年全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再上新臺階,出山店、前坪等大型重點水利工程按計劃有序推進,12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進展順利,85個小農水重點縣、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力度加大,新增恢復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60萬畝。
大力開展高標準糧田建設,新建高標準糧田755萬畝,累計建成5357萬畝,已完成全部規劃任務的84.1%。
在去年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省農科院芝麻研究所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來之不易的獎項折射著我省夯實農業科技基礎的不懈努力。
河南省穩步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通過省級以上審定農作物新品種82個,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結構更優了
受玉米價格大跌的影響,商水縣舒莊鄉杜店村農民杜大紅去年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減少了20畝玉米,增加了20畝花生。
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供求結構失衡,突出表現是玉米產能過剩,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不足。
河南省以“四優”為重點,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大力發展優質小麥、花生、草畜和瓜果。
去年,玉米播種面積15年來首次下降,花生大豆面積較上年明顯增加,其中花生面積增加93萬畝,秋糧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需求大的強筋、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守三條底線——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南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對我省而言,調整農業結構,守住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是重要前提。
我省認真實施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片面追求糧食增產,但全力穩固提升糧食產能,讓“中國糧倉”更加充盈。
去年夏糧生產先后遭遇赤霉病、收獲期大范圍持續降雨等多重災害,秋糧生產又受到了洪澇災害、持續高溫等影響。
全省積極抗災,去年糧食產量達1189.32億斤,連續11年超千億斤,是歷史上第二高產年。多災之年糧食生產仍保持高位運行,反映了我省已具備強大糧食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
融合更深了
我省雛鷹農牧集團從最初的養殖業起步,如今已向精深加工領域邁進,一條高端發酵火腿利潤能翻上好幾倍。
農業這個古老的產業,如今成為活力無限的新舞臺。我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積極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一二三產業正加速融合,精深加工讓“國人廚房”更充實,休閑農業、食品企業O2O自動售餐等新業態撐起中原“大餐桌”,農業變得功能豐富、多姿多彩。
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蓬勃發展,全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總數達到207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2.33萬億元,全省工業三分天下有其一。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6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61家。
苗建民老家在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工作,后來看到村里休閑旅游業的喜人前景,他辭掉工作回村,現在是莫溝村淘寶店負責人,還經營著自家的農家樂。
在廣袤的中原大地,這樣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激活了古老鄉村的發展新動能。
農村電商大量涌現,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已達到21個,省級綜合示范縣達到27個。新增網店近2萬家,從業人員達到6.5萬人,交易額超過275億元,網絡零售額接近126億元。去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現場會在博愛縣召開。
休閑農業勢頭強勁,實現了從種養、加工、美食到旅游的一體化服務,全省共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5萬個,營業收入達到111.7億元,從業人員有31.63萬人。鄭州市休閑農業全年接待28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31億元。
農業不斷增效,農民腰包也變得更鼓,去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6.74元,增長7.8%。
萬頃田疇,活力更充盈,一個傳統農業大省,正在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記者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