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6月5日,廣州大學迎來了一場特殊的畢業作品展,50位新疆哈密繡娘結束研修班,將新學的技藝,與傳統維吾爾族刺繡技藝結合,呈現在繡品中,成為廣州畢業季眾多畢業作品展中的一抹亮色。
每年的5、6月份,大學生畢業作品展陸續在廣州各高校舉行,猶如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一個驛站,這些作品既是他們大學生涯學有所成的體現,也是向社會展現自我的載體。作品如何與市場對接,成為學生、高校、企業等多方關注問題。
特寫:哈密繡娘畢業成果轉化成產品
記者獲悉,廣州大學是文化部聯合教育部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參與院校之一。今年5月,第三批哈密繡娘,從3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來到廣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修班。
哈密繡娘作品展。甘韻儀 攝
“哈密繡娘的繡藝,都是從母親手中傳承下來的。我們來到廣州,向老師們學習顏色搭配、圖案設計、刺繡技藝等,還學會了廣繡。”隊長吾力葉提·吾甫爾說,廣繡與維吾爾族刺繡相比,前者更細膩,后者顏色更鮮艷。
在廣州大學演藝中心二樓的展覽館內,展出的作品,以維吾爾族刺繡為主。其中一面墻上鋪陳著一幅幅廣繡,繡的是嶺南佳果荔枝和有“英雄花”之稱的木棉花。“新疆有荔枝,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繡荔枝。而木棉花是我們第一次見的。” 吾力葉提·吾甫爾笑著說,“你看,這幅是柳樹,我們也從來沒有繡過柳樹,這都是我們新學的,我們還學會了繡很多動物。”在傳統維吾爾族刺繡中,主要繡花,她們的一些畢業作品,融合了廣繡和維吾爾族刺繡兩種元素,包括一幅《絲路繡語》,里面包含新疆哈密瓜、葡萄、哈密藍牡丹等,以及廣州的木棉花、荔枝,一針一線勾勒出文化大融合。
哈密繡娘作品展。甘韻儀 攝
哈密文化館館長崔建兵告訴記者,繡娘多來自邊遠山區,以前一個月繡一頂小花帽,市場價格為300-500元,技術與設計提升后,價格翻倍。為繡娘們辦畢業展,即是提升文化自信,也希望借此在廣州找到合作伙伴。
研修班之后,繡娘們的訂單也增多了,哈密越來越多年輕姑娘成為繡娘。這種說法得到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裴繼剛證實,他去年曾到新疆回訪,發現繡娘們帶著傳承的種子回到哈密后,開始帶徒弟,多則50人一班,少的也有20人。繡品在傳統基礎上再創造,種類越來越多,包括文創產品、兒童產品、旅游產品等。有的幾十萬的訂單不斷,有的高品質繡品走進法國巴黎時裝周。可以說,他們的畢業成果,實現了與市場的完美對接。
關注點1:各高校畢業展“大戰”關乎場地
每年廣州各高校辦畢業作品展,幫學生的作品對接市場是用意之一,從作品到產品,是為更好地發掘設計的價值。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楊先藝透露,接下來,學院還會為2017年畢業生分批在演藝中心舉行嶺南工藝美術展,每個專業約展覽5天。裴繼剛說,目前畢業生作品展最大的難題在于場地,除了廣州美術學院,不少高校面臨著這個問題。
每一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展都轟動一時。記者獲悉,“廣美畢業展”這個品牌已經“堅挺”了十年,共接待觀眾200萬人次,今年截至記者發稿已超過9萬人觀展。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品牌藝術工作室老師李竹芳說,除了因這里是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專業美術院校,還因為其每年舉辦的畢業展,都有足夠的場地,讓同一屆畢業生,統一時間,統一展覽。
據了解,今年廣州美術學院共16個專業35個專業方向,1390余名本科生1210余件(組)畢業作品參展,作品涵蓋繪畫、中國畫、雕塑、攝影、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動畫、實驗藝術、展示設計等多個藝術與設計門類均在廣美美術館、影像館、雕塑館集中展覽,包括首次亮相的風景園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時間跨度一個多月。
為了更好地與市場對接,李竹芳說,學生會在自己的作品旁留下聯系方式,作為作品標注。廣美畢業展每年也會吸引很多出版社、用人單位等前來物色作品與人才。在展覽過程中,學生作品被企業看中,進而被購買版權,也是常有的事,今年已經有一些學生的作品在洽談中。
據介紹,如今廣州大學很多學生產品與企業對接得也不錯,學校創業產業學院的產學研平臺每年為畢業生向社會推薦作品,但目前由于場地限制,邀請企業過來參觀展覽有一定難度,于是,一些專業在嘗試“走出去”。裴繼剛說:“設計學科是應用學科,必須將設計作品產品化、商品化、用品化。”
關注點2:畢業展開始走出“閨閣”享受市場眼光
一些院校已經意識到需要擴大學生作品與市場的接觸面,而將畢業展開到了學校之外。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今年因搬到龍洞校區缺乏展廳,首次嘗鮮,主動聯系了位于羊城創意產業園內的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為畢業生辦展。該學校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李智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作品更好地對接市場。
畢業展之《喜皮氏》作品
該學院畢業生簡艷香說:“畢業展是學生對三年學習的總結,如果自己的設計,最后轉化成品牌或進行產品銷售等,是一件很好的事,因為這樣可以發揮設計最大的作用。”她的作品叫《喜皮氏》,介紹的是她的家鄉特產新會陳皮,“‘喜皮氏’這個名字,突出本土人對陳皮的喜愛。”
畢業展之《喜皮氏》作品
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演欽說,羊城創意產業園是國內排名第一的文創園區,名聲在外, 100多家企業進駐其中,而且以高科技、創意類、移動互聯網企業為主,去年產值百億許。“選擇在這里舉辦畢業生作品展,是非常明智的,效果也不錯。這些天,陸續有一些人過來看展,周末還有一些企業負責人專門打電話過來預約,問這個時間段有沒有開館,說想過來看看畢業生的作品,如果有合適的,就從中招聘。”他說,此前,他們也與跟其它高校的畢業展有過類似合作,包括跟廣州美院油畫系學生的畢業作品展。而除了有企業過來留意人才外,這里還是藝術名家經常出沒的地方,展覽開幕第二天,剛好有“羊晚六十年 藝術群英會”名家揮毫活動,許多藝術名家都對學生們的作品很好奇,覺得充滿創意,確實不錯。
既然高校畢業展為各高校“剛需”,為了更好地對接學生與社會資源,是否可以設想像廣交會一樣,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方,集中辦廣州各高校畢業展?廣州美術學院老師李竹芳認為,這是可以考慮的。并且她透露,今年7月1日,也將有由廣州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牽頭、專業協會主辦的畢業展,在廣州紅磚廠舉行,華南地區建設與環境類型的畢業作品,將匯聚在此,集中向社會展覽,學生、學校、企業、市民等,都將最大程度地各取所需。 記者甘韻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