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刀筆書畫第一人唐木人
2014-01-28 10:10 來源:德州新聞網 說兩句 分享到:
或精巧別致,或厚重大方,唐木人的作品神韻兼具,“刀味”與“木味”完美融合,總能帶給人們驚艷的感覺。對于“木刻刀筆書畫”,許多人都是陌生的。這是德州市民間工藝技藝的又一創新,創始人正是唐木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平安鴻福
唐木人,原名唐萬武,1969年出生于夏津。受父輩影響,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研習書畫。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還在濟南上大學的時候,其書法已經遠近聞名了。對于木刻,他有著天然的親近感,1985年,他為自己取名“唐木人”。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德州新聞網報道:記者日前走近唐木人,探訪其“獨門絕技”,向讀者講述木刻刀筆書畫第一人的故事。
獨創木刻刀筆書畫
木刻刀筆書畫是以刀代筆,以木為紙,傳統木刻藝術與書畫藝術相結合,將筆墨意韻完全以木刻形式表現出來。沒有一定的書畫基礎,是完不成這種特殊藝術作品的。“1987年,我開始和同學學刻木版畫。那個時候是三合板,不好著刀,但是當時喜歡得不得了。”唐木人說,木版畫逐漸占據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木刻刀筆書畫是唐木人在日復一日的刻畫中逐漸摸索出來的,融合了他所掌握的書畫、木刻、銅刻、石刻等技藝。他說,十幾年前,他不是專門地干這一行,那時他在單位上班,只能回家后才刻。單位停產后,他開始走向北京、上海等地,去學習木刻工藝,并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思路。
2009年,他在董子文化街創立木人堂木刻刀筆書畫藝術館。“之前的時候,都是自己在家創作,成立藝術館,希望能與更多人切磋,多元性、吸收性、綜合性發展木刻藝術,探尋木刻刀筆書畫的精髓。”唐木人說。
讓“紅藏”大家驚嘆
唐木人的作品剛柔韻律,刀意與筆意相聚,刀觸與墨韻相融,刀味、木味、筆意、墨趣融匯,盡顯“力之美”。
他不追求名利,參加的展覽也不多。2013年6月,我市舉行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國紅色收藏精品展,是唐木人參加的很少展覽中的一個。憑借獨特的創意、新穎的藝術形式,他的作品《實事求是》一經亮相,就令全國知名紅色收藏大家等內行人嘆為觀止。
創作這個作品,僅構思唐木人就用了兩年的時間。他翻閱了大量關于毛主席的書籍,反復思考,不斷推敲,最終在展覽前三個月確定創意。唐木人說,創作的最后階段,晚上睡不著覺、一天滿地的煙頭是常事,作品一天出不來完整的,心就是提著的。
唐木人這件作品正面以“實事求是”為主體,筆跡恢復了主席筆跡的原貌,選用的是主席唯一不落款的“實事求是”字體。作品刻畫了少年、青年、老年的毛主席形象,做S狀排列。“S狀在美術上講是上升的意思,也代表著主席的思想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升華。”他說。
一件作品一份情感
唐木人說,好的作品必須是作者將情感傾注在其中,這樣藝術才有生命。
“刻制時,需充分準備,考慮總體,切不可‘謹毛失貌’。先主體再細部,不再以‘留有余地’、‘知白守黑’為要,而是兼及濃淡、深淺、層次過渡,鐫刻亦深亦淺、亦快亦慢、層層疊刻。用什么刀、如何下刀要充分醞釀。”
對待每一件作品,唐木人都十分認真,力求把每一件作品都做成精品。反復咀嚼,反復雕琢,力求形之逼真,神之意韻。
熟悉唐木人的人都知道,他最拿手的就是眼神。“含金量越高,眼神越難體現。”在創作過程中,他反復貼金、反復雕刻,第一次創造將作品放在底座上,豎著木頭刻,每刻兩下,就走到遠處看一下,反復推敲,僅毛主席的眼神就至少八次才能完成貼金。
刻、鏟、鑿、上漆、貼金……唐木人每天的生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記者 楊碩)
編輯:耿倩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