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龍飛華舞第二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閉幕式晚會暨紅木技藝大賽頒獎典禮將在深圳紅木家具博物館盛大開啟!

  屆時,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將亮相“非遺”文化閉幕式,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非遺”展演,更有央視春晚特別節目——泰和蝦蚣燈驚艷亮相!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船坑舞麒麟,深圳龍華區大浪街道大船坑村舞麒麟約開始于明嘉靖年間,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麒麟舞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重要藝術文化,凝聚了十多代甚至數十代人的心血。近年來,作為典型代表的大船坑麒麟舞和觀瀾麒麟舞分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深圳沙頭角魚燈舞,屬于廣東省客家民俗文化之一。它是根據魚類的習性創作的民間舞蹈藝術,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具有濃郁的客家文化和海洋文化特征,它曾參演中超開幕式,是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保留節目。

  蘭州太平鼓,是首批國家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一種具有濃郁西北風情的漢族鼓舞。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譽,與安塞腰鼓、威風鑼鼓、開封盤鼓、鳳陽花鼓并稱為“中華五鼓”。曾作為重要節目亮相第十一屆亞運會、建國五十周年文藝晚會、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2010年上海世博園巡游等。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央視春晚特別節目

  泰和蝦蚣燈,是流傳在泰和縣螺溪鎮舍溪村一帶的民間燈彩,極具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其舞蹈花節形象地演繹了蝦蚣漫游、彈跳、追逐、嬉戲等活動情狀,曼妙瑰美,鮮活靈動;其制作工藝精巧別致,造形優美,獨具特色,是剪紙、雕刻、繪畫、扎裱等多種藝術的綜合呈現。它曾多次登上央視舞臺,兩次作為央視春晚特別節目登上央視春晚舞臺;陸續參演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井岡山慰問演出。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瀾客家山歌,觀瀾客家山歌流傳于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觀瀾街道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全部十二個社區,用當地客家方言演唱,根據觀城社區八十多歲的老山歌手、東縱老戰士黃潛回憶前輩人黃四發及上輩演唱山歌的歷史,觀瀾客家山歌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基本格式為四句七言體和五句七言體。其中四句七言體的一、二、四句押韻,五句七言體的一、二、四、五句押韻。主要演唱形式為獨唱(個人演唱)、對唱(雙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齊唱(多人唱)。即興隨口演唱是高超的藝術水平的表演形式,而擂臺對山歌則是最激烈、最精華、最引人的代表最高檔次的演唱形式。

  螳螂拳,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冼潤長作為“非遺”傳承人,他一心想把中國傳統武術發揚光大,除了演出之外,他還一直致力于螳螂拳的傳承工作。曾榮獲首屆國際洪拳大賽自創冼氏大關刀和自創精裝版單刀兩項一等獎;2015年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美國華林派成立45周年慶典,是第一個在波士頓大學體育館傳授中華傳統武術的華人。

  萬豐粵劇,萬豐是遠近聞名的“粵劇之鄉”傳承于自咸豐年間,已近300多年,反映嶺南文化特色的主要藝術品種,不僅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民間性,還把表演、音樂、舞蹈、美術等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具有鮮明的綜合藝術特性。

  活動現場還有面人、內畫、馬勺臉譜等20大“非遺”技藝展,形成小創意集市,旨在與市民產生深度連接,以傳統建筑式樣展示非遺靜態攤位,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如此難得的SHOW,百聞不如一見,10月23日,相約深圳紅木家具博物館看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