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自2023年10月開始,海南省民政廳分階段分批次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試點工作,全省新命名鄉村地名783條,設置三維碼地名標志634塊,群眾可通過掃碼獲取道路簡介、農旅特色產品推介等服務,以期推動地名標志成為當地便民服務、地名文化宣傳的重要接入口和展示平臺。從“無名”到“有名”,海南鄉村如何做好地名文章,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討論。
與人的姓名一樣,鄉村地名代表著“第一印象”。姓名飽含父母的愛與期許,地名則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有以飛禽走獸命名,也有以花果草木寄情:相傳當地有一處深潭,許多老鷹經常在這一帶盤旋,“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江西的鷹潭市由此得名;還有以花命名的,如山東菏澤牡丹區、湖南長沙芙蓉區等。再看海南“鄉村著名行動”,各試點市縣以鄉村道路命名為重點,注重發掘當地特色地名文化,截至9月底,命名783條鄉村道路,如“耕樵路”“吾鄉路”“弦歌路”“春秧路”等,體現了東坡文化,彰顯了地方特色。
“著名”不是簡單的“注名”,要讓鄉村真正從“無名”到“有名”。地名不僅關系“第一印象”,還承擔著方便群眾出行、助力鄉村發展等功能,以及特色展現、文化傳承等屬性。比如,在海口市秀英區西秀鎮新和村,標著“三槐路”的嶄新路牌既為群眾出行提供指引,又標示了該村有著上百年歷史的三槐書院,市民游客通過掃描路牌三維碼,就能了解地名背后的文化內涵。如再“搭配”三槐書院旅游路線,不難想象“三槐路”會給市民游客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有名有姓”,鄉村才有可能被記住;而“有名有實”,鄉村才更容易被記住。只有做好“起名”工作,豐富“揚名”內涵,地名才會“好聽”又“好記”,鄉村才能從“無名”到“有名”。
地名不是簡單的名字,要讓地名真正從“名片”變為“名牌”。對于許多村民來說,鄉村地區“有地無名”“一地多名”等問題,不但影響出行,還影響游客“走進來”、農產品“走出去”,以及消費品下鄉進村等。可以說,一個簡單的“著名”,其背后是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振興,以及民生福祉大文章。“鄉村著名行動”讓鄉村“有名有姓”之后,下一步怎么走?以五指山市為例,該市開展“地名+村秀”活動,推廣福安村黎錦紡織技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鄉村地名文化項目品牌,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可見,只有圍繞旅游發展、農業生產、文化傳承等,積極開發鄉村地名文化產品,全力打造鄉村特色地名品牌,美麗鄉村才會更加“聲名遠揚”。
有了凸顯自身特色、彰顯文化底蘊的地名,是鄉村“著名”的首要一步,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期待把鄉村地名的價值作用發揮出來、弘揚開來, 讓海南叫得響、 傳得開的美麗鄉村和地名品牌越來越多。(陳雪怡)
關注精彩內容